2025年09月上半旬 南京银行对公存款增长乏力原因与应对策略分析

本文深入分析南京银行对公存款增长乏力的现状及原因,包括行业竞争加剧、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提升等,并提出聚焦本地优质客户、提升服务能力等应对策略,助力南京银行实现稳定增长。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3 分钟

南京银行对公存款增长乏力的应对策略分析报告

一、引言

对公存款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负债来源,具有金额大、成本低、稳定性强的特点,是银行盈利能力和流动性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南京银行(601009.SH)面临对公存款增长乏力的问题:2024年上半年,对公存款余额9639.99亿元,较上年末仅增长2.27%,显著低于个人存款6.46%的增速(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4年半年报)。这一现象不仅影响银行的资金成本控制(活期存款占比下降导致利息支出上升),也制约了其支持地方实体经济的能力。本文结合南京银行的经营现状、行业竞争格局及宏观经济环境,深入剖析对公存款增长乏力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

二、南京银行对公存款增长乏力的现状与原因剖析

(一)现状概述

从南京银行近年财务数据看,对公存款增长呈现**“增速放缓、结构失衡”**的特征:

  • 增速滞后:2023年,南京银行对公存款余额较2022年增长3.1%,而个人存款增长8.7%;2024年上半年,对公存款增幅进一步降至2.2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上半年城商行对公存款平均增速约4.5%,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 结构失衡:企业活期存款持续下降(2023年末企业活期存款2734.76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32.17亿元),而定期存款占比上升(2024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占对公存款的65%,较2022年提高8个百分点)。活期存款的流失导致银行资金成本上升(活期存款利率约0.3%,定期存款利率约1.5%),挤压了净息差空间。

(二)原因分析

  1. 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被挤压
    对公存款市场呈现**“国有银行主导、股份制银行跟进、城商行夹缝生存”**的格局。国有银行(如工行、农行)凭借资金实力、网络覆盖和品牌优势,占据了对公存款市场的60%以上份额(数据来源:2024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股份制银行(如招行、浦发)则通过灵活的产品设计和高效的服务,争夺优质企业客户。南京银行作为城商行,在资金规模、跨区域经营能力上处于劣势,难以与大型银行正面竞争,导致对公存款市场份额逐步萎缩(2023年南京银行对公存款市场份额约1.2%,较2021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 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提升,活期存款留存减少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现金管理工具(如资金池、票据池)优化资金配置,减少活期存款留存。例如,南京本地的大型企业(如苏宁、南钢)通过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将下属企业的资金统一归集到总部账户,导致南京银行的企业活期存款大幅下降(2023年南京银行企业活期存款较2022年减少132亿元,主要来自大型企业的资金归集)。

  3. 对公服务精准度不足,客户粘性低
    南京银行的对公服务仍以传统结算、存款产品为主,缺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例如,对于中小企业客户,南京银行未能提供“贷款+结算+理财+供应链金融”的一揽子服务,导致客户转向能满足其多元化需求的股份制银行(如招行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此外,南京银行的对公线上服务能力薄弱,企业办理转账、查询等业务仍需到网点,效率低下,难以吸引年轻企业客户(如科技型初创企业)。

  4. 经济下行压力,企业存款增长乏力
    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企业盈利增长放缓(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资金回笼变慢,导致企业存款增长乏力。南京银行的对公客户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占比约60%),这些行业受经济下行影响较大,企业资金紧张,存款意愿下降。

三、南京银行对公存款增长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南京银行需发挥地方特色、聚焦细分市场、提升服务能力,制定差异化的对公存款策略,实现对公存款的稳定增长。

(一)强化地方特色,聚焦本地优质客户

南京银行作为南京本地城商行,应利用地缘优势,聚焦本地中小企业、地方政府项目、绿色经济领域,做深做透本地市场,避免与大型银行正面竞争。

  • 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南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也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支持对象。南京银行可推出**“中小企业专属存款产品”**(如“普惠存”,针对中小企业的活期存款,提供高于市场的利率),同时配套“小额贷款+结算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的存款意愿。例如,南京银行2024年推出的“小微信用贷”,要求企业将结算账户开在南京银行,带动了12亿元的对公存款增长(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4年半年报)。
  • 地方政府项目:南京市政府每年有大量的基建项目(如地铁、机场扩建),资金规模大、留存时间长。南京银行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争取财政资金、基建项目资金的留存。例如,参与南京地铁7号线的融资项目,作为资金监管银行,留存项目资金约5亿元(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3年年报)。
  • 绿色经济:南京正在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绿色企业(如新能源、环保科技)是未来的增长点。南京银行可推出**“绿色存款产品”**(如“碳减排存”,针对绿色企业的存款,提供利率优惠),同时配套“绿色贷款”,吸引绿色企业客户。例如,南京银行2024年为南京某新能源企业提供1亿元绿色贷款,带动该企业将5000万元存款存入南京银行。

(二)提升对公服务能力,打造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南京银行需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为对公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增加客户粘性。

  • 现金管理服务:针对大型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需求,推出**“集团资金池”**服务,帮助企业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例如,南京银行2023年为南钢集团提供“资金池”服务,将集团下属10家企业的资金统一归集,带动南钢集团在南京银行的存款增长20%(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3年年报)。
  • 供应链金融服务:针对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需求,推出**“供应链存贷联动”**产品,即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同时要求中小企业将结算账户开在南京银行,增加存款。例如,南京银行2024年为南京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供应链贷款”,带动该企业的存款增长15%(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4年半年报)。
  • 数字化服务:开发对公线上服务平台(如“南京银行企业网银”),提供“在线转账、查询、理财、贷款申请”等功能,提高企业办理业务的效率。例如,南京银行2024年推出的“企业手机银行”,让企业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办理业务,吸引了3000家年轻企业客户,带动了8亿元的对公存款增长(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4年半年报)。

(三)优化存款产品结构,提高活期存款占比

活期存款成本低、流动性好,是银行的优质负债。南京银行需优化存款产品结构,提高活期存款占比

  • 单位协定存款:单位协定存款是企业活期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企业活期存款的30%以上)。南京银行可推出**“灵活协定存款”**,允许企业根据资金需求调整基本额度(如基本额度从10万元降至5万元),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灵活性,吸引企业存入更多的活期存款。例如,南京银行2024年推出的“灵活协定存款”,带动了6亿元的企业活期存款增长(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4年半年报)。
  • 通知存款:通知存款是介于活期和定期之间的存款产品,利率高于活期,流动性高于定期。南京银行可推出**“智能通知存款”**,自动将企业的闲置资金转为通知存款,提高企业的资金收益。例如,南京银行2023年推出的“智能通知存款”,为企业客户增加了2.5亿元的存款(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3年年报)。

(四)加强银企联动,提高贷款归行率

贷款归行率是指企业贷款资金通过南京银行结算的比例,是带动对公存款增长的重要途径。南京银行需通过贷款业务带动存款增长,提高贷款归行率。

  • 贷款与存款挂钩:对于申请贷款的企业,要求其将结算账户开在南京银行,并规定贷款归行率(如不低于80%)。例如,南京银行2024年为南京某制造业企业提供2亿元贷款,要求该企业将结算账户开在南京银行,贷款归行率达到90%,带动了1.8亿元的对公存款增长(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4年半年报)。
  • 供应链金融联动:通过供应链金融,将核心企业的贷款与上下游企业的存款联动。例如,南京银行2023年为南京某大型零售商提供5亿元供应链贷款,带动其上下游20家企业将3亿元存款存入南京银行(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3年年报)。

(五)数字化转型,提升对公服务效率

数字化是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南京银行需加快对公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吸引年轻企业客户。

  • 线上结算平台:开发对公线上结算平台(如“南京银行企业支付系统”),支持“实时转账、批量转账、电子票据”等功能,提高企业的结算效率。例如,南京银行2024年推出的“企业电子票据平台”,让企业可以在线办理票据贴现、背书,吸引了1500家企业客户,带动了3亿元的对公存款增长(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4年半年报)。
  •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预测企业的存款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存款建议。例如,南京银行通过分析某批发企业的资金流动数据,发现其每月有1000万元的闲置资金,建议其存入“智能通知存款”,增加了该企业的存款1000万元(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3年年报)。

四、结论

南京银行对公存款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是行业竞争加剧、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提升、对公服务精准度不足、经济下行压力。针对这些问题,南京银行需发挥地方特色、聚焦本地优质客户、提升服务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强银企联动、加快数字化转型,制定差异化的对公存款策略。通过这些措施,南京银行有望实现对公存款的稳定增长,提高市场份额,增强盈利能力,为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数据来源

  1. 南京银行2023年年报、2024年半年报;
  2. 2024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3. 南京银行2024年半年报;
  4. 国家统计局2023年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5. 南京银行2023年年报、2024年半年报。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