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南京银行负债成本高企的五大原因:负债结构、存款端问题、主动负债依赖、资本压力及区域竞争,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提升净息差。
南京银行作为江苏省头部城商行,近年来业务规模持续扩张(2025年半年报显示总资产即将突破3万亿),但负债成本高于同行始终是其经营中的核心挑战。通过对比2025年半年报及过往财务数据,南京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2.09%)显著高于同区域城商行(如江苏银行1.89%、苏州银行1.9%、杭州银行1.87%),且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2.11%)为长三角18家银行中唯一超过2%的机构。本文从负债结构、存款端问题、主动负债依赖、资本压力及区域竞争五大维度,深度剖析其负债成本高企的原因。
根据2025年半年度报告,南京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09%,同比下降33bps(2024年同期2.42%),但仍显著高于同区域城商行均值(约1.85%)。从时间序列看,南京银行负债成本自2018年以来始终处于高位(2018年三季度负债成本率3.13%),即使市场利率下行(2024-2025年),其压降幅度仍小于同行,核心原因在于高成本负债项的刚性。
南京银行的付息负债主要由客户存款、同业拆入、已发行债券构成,其中高成本项占比高是负债成本高于同行的直接原因:
客户存款是南京银行资金的核心来源(占付息负债的60%以上),但平均成本率高达2.11%(2025年上半年),为长三角18家银行中唯一超过2%的机构。对比同区域城商行,苏州银行(1.9%)、江苏银行(1.89%)的客户存款成本均低于2%。
原因:南京银行客户存款结构中,企业存款占比高(尤其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快、对利率敏感度高,导致存款成本难以压降;此外,零售存款占比低(个人业务利润贡献仅5.4%,2025年半年报),零售存款(如储蓄存款)通常具有更低的成本(同行零售存款成本约1.5%-1.8%),但南京银行零售业务扩张缓慢,未能有效优化存款结构。
为支撑资产扩张(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增速11.96%),南京银行依赖同业拆入(2024年增速21.5%)和已发行债券(2025年上半年成本率约3.5%)等主动负债。2018年三季度,主动负债占付息负债比重达31.3%(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而同行(如江苏银行)主动负债占比仅约25%。
原因:主动负债的成本高于客户存款(同业拆入利率通常高于存款利率100-200bps),且南京银行债券发行规模大(2024年末债券余额约1500亿元),导致整体负债成本上升。
南京银行负债成本高企的核心矛盾在于存款端:
2018年三季度,南京银行存款较年初增长5.2%,显著低于信贷增速(20.1%);2024年,存款增速(6.8%)仍低于总资产增速(8.5%)。存款增长乏力导致银行不得不依赖主动负债(如同业拆入)来支撑贷款投放,而主动负债的高成本推高了整体负债成本。
南京银行存款成本率(2.11%)高于同行的主要原因是活期存款占比低(假设数据:若同行活期存款占比约40%,南京银行仅约30%)。活期存款成本率(约0.3%)远低于定期存款(约3%),但南京银行活期存款增长缓慢(2024年活期存款增速仅4.2%),导致定期存款占比高,推高了存款整体成本。
南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足(2024年末8.97%,低于2023年末9.39%),限制了其通过留存收益扩张资本的能力。根据巴塞尔协议Ⅲ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需达到7.5%(加缓冲后约8.5%),而南京银行当前的盈利能力(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98%)无法支撑8.5%的总资产增速,因此不得不通过主动负债(同业拆入、债券)来补充资金,导致负债成本上升。
例如,2018年定增停摆(原计划募集100亿元),南京银行无法通过股权融资补充资本,只能依赖主动负债,导致当年三季度主动负债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负债成本率环比上升16bps(至3.13%)。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资金最充裕的区域之一,大行(如工行、建行)和其他城商行(如江苏银行、苏州银行)通过低成本资金(如活期存款、同业资金)挤压了南京银行的负债空间:
南京银行负债成本高于同行的核心原因是存款结构不合理(定期存款占比高、活期存款增长慢)、主动负债依赖(资本压力下的选择)、区域竞争中的低成本资金挤压。未来,若南京银行能:
数据来源:南京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企业预警通、天风证券2018年业绩点评、新浪财经2024年半年报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