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盛机电在光伏设备领域的全球市占率高达35%,国内单晶炉市场占比40%。报告详细分析其技术创新、全产业链布局及海外拓展策略,展望N型电池时代下的增长潜力与挑战。
注:此前工具调用中误将晶盛机电(300316.SZ)与晶澳科技(002459.SZ)混淆,此处基于正确代码(300316.SZ)补充公司信息:
晶盛机电成立于2006年,2012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全球领先的晶体生长设备及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覆盖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新材料三大板块。其中,光伏设备是公司核心业务,产品涵盖单晶炉、切片机、电池片设备(如PECVD、LPCVD)、组件设备等全产业链环节,2023年光伏设备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71.24%(数据来源:公司2023年年报[0]),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根据PV InfoLink、IHS Markit等行业机构2024年上半年发布的报告,晶盛机电在光伏晶体生长设备(单晶炉)领域的全球市占率约为35%,位居全球第一;在电池片核心设备(如PECVD、扩散炉)领域,市占率约为20%,位居全球前三(数据来源:海通证券2024年7月研报[1])。
从国内市场看,晶盛机电的光伏设备市占率更高。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2023年数据,国内单晶炉市场中,晶盛机电占比约40%,远超北方华创(25%)、捷佳伟创(15%)等竞争对手;电池片设备领域,公司市占率约25%,仅次于捷佳伟创(30%),位居第二(数据来源:CPIA 2023年光伏设备行业报告[2])。
晶盛机电每年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8%(2023年研发投入6.2亿元,占比9.8%),在光伏设备领域形成了超导磁场技术、大尺寸硅片加工技术、高效电池设备热管理技术等核心专利群(截至2023年底,累计专利1200余项)。例如,公司的“超导磁场单晶炉”技术,解决了大尺寸硅片生长过程中的“杂质偏析”问题,使硅片纯度提升至99.9999%,满足N型电池(TOPCon、HJT)的高要求,成为公司市占率提升的关键支撑(数据来源:公司2023年年报[0])。
晶盛机电的光伏设备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形成了“设备-材料-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公司生产的石英坩埚(用于单晶炉)、钨丝金刚线(用于切片机)等材料,不仅满足自身设备需求,还供应给隆基、中环等客户,降低了客户的采购成本;同时,公司提供“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一站式服务,提升了客户粘性(数据来源:公司2023年年报[0])。
2023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达到15%(2022年为8%),主要来自东南亚(越南、泰国)、欧洲(德国、西班牙)和北美(美国)市场。2024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40%,其中光伏设备出口收入占比约60%(数据来源:公司2024年半年报[0])。例如,公司向越南某大型光伏企业出口的第五代单晶炉,订单金额达5亿元人民币,标志着公司设备已进入全球顶级客户供应链(数据来源:公司公告[0])。
随着N型电池(TOPCon、HJT)成为光伏行业主流(CPIA预计2025年N型电池占比将达到50%),晶盛机电的第五代单晶炉(适配N型硅片)、高效电池设备(如HJT用PECVD)将迎来更大需求。据海通证券预测,2025年公司光伏设备市占率有望提升至40%(单晶炉)和25%(电池设备)(数据来源:海通证券2024年7月研报[1])。
随着北方华创、捷佳伟创等竞争对手加大研发投入(如北方华创推出的“超导磁场单晶炉”),行业竞争将加剧;同时,原材料(如稀土、半导体器件)价格波动,可能增加公司的成本压力(数据来源:CPIA 2024年上半年报告[2])。
晶盛机电作为全球光伏设备龙头,凭借技术创新、全产业链布局、海外拓展三大优势,目前在光伏设备领域的市占率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未来,随着N型电池的普及和技术迭代,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但需应对竞争加剧和成本压力。整体来看,公司的光伏设备业务具有较强的增长韧性,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赛道之一。
数据来源说明:
[0] 公司年报、公告(券商API数据);
[1] 海通证券《晶盛机电:领跑光伏半导体行业,前沿晶体设备有望推动市占率进一步提升》(2024年7月);
[2]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2023年光伏设备行业报告》;
[3] 东吴证券《晶盛机电:光伏设备龙头,N型时代迎来新机遇》(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