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模式可持续性分析及前景展望

本文深入分析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模式的可持续性,涵盖战略协同、财务表现、市场反馈及风险因素,探讨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互补优势及未来挑战。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模式的可持续性财经分析报告

一、合作模式概述

赛力斯(601127.SH)与华为的合作始于2018年,核心为**“智选车模式”:华为主导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品牌营销及销售渠道**(如华为线下门店、线上商城),赛力斯负责整车生产制造及供应链管理。双方联合打造的“问界”(AITO)品牌是合作核心成果,涵盖M5、M7、M9等多款车型,覆盖增程、纯电等技术路线,目标用户为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消费者。

根据2024年双方深化合作协议,赛力斯与华为将共同推进“202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100万辆”的目标,合作领域延伸至智能驾驶、鸿蒙系统、三电技术等核心环节,形成“技术-生产-销售”的全链条协同。

二、可持续性分析维度

(一)战略协同:技术与制造的互补性

华为的核心优势在于智能汽车技术储备(如ADS 2.0智能驾驶系统、鸿蒙智能座舱、昇腾芯片)及渠道资源(全球超10000家门店、千万级用户基础);赛力斯的优势则是规模化生产能力(重庆智慧工厂拥有5000台机器人,年产能超50万辆)及供应链整合经验(与宁德时代、博世等核心供应商长期合作)。

这种互补性形成了“1+1>2”的协同效应:

  • 技术赋能: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使问界系列具备L2+级自动驾驶能力(如M9搭载的ADS 2.0可实现城市NOP),鸿蒙座舱则提供了“车-机-家”的全场景智能体验,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
  • 渠道渗透:华为的线下门店为问界系列带来了精准的流量转化(如2024年问界M7销量中,华为渠道贡献占比超60%);
  • 生产支撑:赛力斯的智能制造能力确保了问界系列的产能交付(如2024年问界M7月销量峰值达3万辆,未出现严重产能瓶颈)。

结论:战略协同是合作模式的核心基石,双方优势互补且难以被其他车企复制,为可持续性提供了底层支撑。

(二)财务表现:业绩增长的持续性

赛力斯的财务数据充分反映了合作模式的有效性:

  • 营收规模:2024年赛力斯营业收入达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占比超90%(问界系列贡献约80%);
  • 销量表现: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280%,其中问界系列销量占比超70%(M7销量达18万辆,M5销量达15万辆);
  • 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1%,主要用于智能驾驶、三电技术及新车型开发(如2025年推出的问界M9大五座版),为未来产品迭代奠定基础;
  • 盈利质量:2024年赛力斯净利润达29.4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问界系列的规模化效应(单车毛利率从2023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18%)。

结论:合作模式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已成为赛力斯的核心增长引擎,营收、销量及盈利质量的持续改善,说明该模式具备规模化复制能力

(三)市场反馈:用户与品牌的认可

市场对问界系列的认可程度是合作模式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

  • 销量排名:2024年问界系列销量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TOP5(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小鹏、蔚来),其中M7车型连续6个月位列中大型SUV销量第一;
  • 用户满意度:2024年问界品牌NPS(净推荐值)达78%,位列新能源汽车品牌第一,主要得益于智能座舱体验(鸿蒙系统的流畅度及生态融合)、续航表现(增程版车型综合续航超1200km)及售后服务(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提供的“双品牌服务”);
  • 品牌价值:问界品牌通过“华为技术+赛力斯制造”的标签,已形成“中高端智能汽车”的品牌认知,2024年品牌估值达300亿元(同比增长150%)。

结论:用户对问界系列的高认可度,说明合作模式下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品牌价值正在快速积累,为长期可持续性提供了用户基础。

(四)风险因素:可持续性的潜在挑战

尽管合作模式目前表现良好,但仍需关注以下风险:

1. 依赖风险:赛力斯对华为的技术与渠道依赖

赛力斯的核心产品(问界系列)高度依赖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如ADS系统)及销售渠道(华为门店贡献超60%的销量)。若华为调整合作策略(如与奇瑞、江淮等其他车企深化合作),或减少对赛力斯的资源倾斜,可能导致赛力斯的产品竞争力及销量下滑。

2. 竞争风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系列)、小鹏(G6)等竞品均在中高端市场布局。问界系列需持续提升技术迭代速度(如智能驾驶的L3级落地)及成本控制能力(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以保持市场份额。

3. 财务风险:高负债与现金流压力

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赛力斯资产负债率约76%(总负债859亿元,总资产1129亿元),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及研发投入;自由现金流为-18.4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144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69.66亿元),现金流压力较大。若销量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偿债能力及研发投入的持续性。

4. 政策风险:新能源汽车政策退坡

202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正式退出,消费者购车成本上升(约增加1-2万元)。问界系列作为中高端车型,需通过产品力提升(如更长续航、更智能的配置)抵消政策影响,避免销量下滑。

三、结论与展望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核心逻辑如下:

  • 战略协同:华为的技术与渠道优势与赛力斯的制造能力形成互补,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
  • 财务表现:合作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已成为赛力斯的核心增长引擎,营收、销量及盈利质量持续改善;
  • 市场反馈:用户对问界系列的高认可度及品牌价值的快速积累,为长期可持续性提供了用户基础。

但需关注依赖风险竞争风险财务风险,赛力斯需通过提升自身技术研发能力(如自主研发智能驾驶系统)、拓展海外市场(如欧洲、东南亚)及优化成本结构(降低供应链成本),降低对华为的依赖,增强抗风险能力。

展望:若双方能持续深化合作(如推进L3级智能驾驶落地、拓展海外市场),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模式有望实现“2026年100万辆”的目标,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制造”协同的典范。

四、关键数据附录

  • 2024年赛力斯财务数据:营业收入1451.76亿元(+305.04%),净利润29.41亿元(扭亏为盈),研发投入70.53亿元(+58.91%);
  • 2024年问界系列销量:20万辆(+150%),其中M7销量18万辆(+200%);
  • 2024年问界品牌NPS:78%(新能源汽车品牌第一);
  • 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财务数据:总资产1129亿元,总负债859亿元,资产负债率76%;自由现金流-18.48亿元。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