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诺德股份复合铜箔进展分析:干法工艺突破与量产前景

深度解析诺德股份复合铜箔研发进展、干法工艺优势及量产规划。报告涵盖公司技术壁垒、产能布局、财务表现及市场前景,揭示其在锂电材料领域的长期投资价值。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诺德股份复合铜箔进展财经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锂电铜箔龙头的转型布局

诺德股份(600110.SH)作为国内锂电铜箔行业先行者,脱胎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97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聚焦高端锂电铜箔、复合集流体(复合铜箔/铝箔),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头部电池厂商,供应链粘性强。2024年管理层调整后,董事长陈立志、总经理陈郁弼均为行业资深人士,推动公司向复合集流体等前沿领域转型。

二、复合铜箔研发与产业化进展: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关键突破

复合铜箔(金属层+PET中间层的“三明治结构”)是锂电轻量化、高能量密度的核心材料,诺德股份的布局始于2019年,至今已完成**“研发-中试-量产”**的关键跨越:

  1. 研发启动(2019-2022年):2019年立项复合集流体项目;2022年6月实现300mm宽幅复合铜箔/铝箔送样测试,12月确立纯干法工艺路线(区别于同行的湿法或磁控溅射,干法在结晶均匀性、抗剥离强度上更具优势),并完成大宽幅产品送样。
  2. 中试与产能规划(2023年):2023年9月,公司披露复合铜箔采用干法工艺,可与复合铝箔共享产线,产品结晶均匀、无针孔、抗剥离强度好;同期启动复合集流体产业园项目(湖北诺德锂电孙公司实施),一期投资2.5亿元,租赁现有厂房建设6条生产线,计划2024年6月底前至少1条线投产,达产后年产能4.2亿平方米(复合铜箔/铝箔兼容),年产值约40亿元。
  3. 量产在即(2024-2025年):2024年,公司复合铜箔厂房落成,一期项目预计2024年3月开始装机调试(2023年12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2025年1月,董秘确认“量产在即”,标志着复合铜箔从研发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三、技术与竞争优势:干法工艺的差异化壁垒

诺德股份的复合铜箔核心优势在于纯干法工艺,相比同行的湿法或磁控溅射,具有以下特点:

  • 结晶均匀性:干法工艺使铜层颗粒均匀、整平良好,避免了湿法的“针孔”问题(针孔会导致电池内部短路,影响安全性);
  • 力学性能:产品无应力、抗剥离强度高(高于行业平均15%以上),满足电池卷绕、装配的高要求;
  • 产线兼容性:干法产线可兼容复合铝箔生产,降低了产能闲置风险(2023年复合铝箔已获得有效订单,而复合铜箔因降本效益未显暂未转化订单)。

此外,公司早在2021年就布局复合铜箔,拥有小试线(复合铜箔)+中试线(复合铝箔),技术积累优于多数同行(如嘉元科技、鼎盛新材等仍处于中试后期)。

四、财务表现与产能规划:投入期的短期压力与长期潜力

1. 财务现状:投入期的盈利承压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营收30.16亿元(同比略降),净利润-8085万元(同比由盈转亏),主要因复合集流体项目投入加大(研发费用、产能建设支出增加)及锂电铜箔价格下跌(2025年上半年铜价波动,导致传统铜箔毛利率收缩)。但需注意,复合铜箔尚未大规模贡献收入(2023年新能源车用铜箔占比仍达90%),短期亏损属于战略投入的阶段性特征

2. 产能规划:传统与新兴业务的双轮驱动

  • 传统铜箔:现有产能7万吨(青海5万吨、惠州2万吨),2023年启动黄石10万吨铜箔基地(一期5万吨高端锂电铜箔,2025年投产),计划2025年总产能扩至20万吨(行业前三);
  • 复合集流体:2024年一期6条线投产,2025年产能逐步释放,预计2026年复合铜箔产能将占总产能的15%-20%(约3-4万吨),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五、市场前景与风险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

1. 市场机遇: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的需求驱动

复合铜箔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理论提升14%以上)降低电池成本(减少铜用量约30%),契合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及储能“降本需求”的行业趋势。据高工锂电预测,2025年全球复合铜箔市场规模将达12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500亿元,诺德股份作为早期布局者,有望抢占20%-30%的市场份额。

2. 风险因素

  • 降本不及预期:复合铜箔当前成本仍高于传统铜箔(约1.5倍),若无法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订单转化将延迟;
  • 竞争加剧:嘉元科技、鼎盛新材等同行均在加速复合铜箔布局,2025年可能进入产能释放期,市场竞争将加剧;
  • 技术迭代风险:若湿法或磁控溅射工艺实现突破(如降本或性能提升),干法工艺的优势可能削弱。

六、投资逻辑:短期看传统铜箔复苏,长期看复合铜箔成长

1. 短期(1年内):传统铜箔价格修复

2025年下半年,随着铜价企稳(LME铜价从2025年3月的8500美元/吨回升至7月的9000美元/吨),传统锂电铜箔毛利率将逐步修复,公司盈利有望改善(2023年传统铜箔毛利率约18%,2025年上半年降至12%)。

2. 长期(2-3年):复合铜箔的业绩弹性

若2026年复合铜箔产能释放(4.2亿平方米/年),按10元/平方米的均价计算,年产值约42亿元,贡献净利润约5-6亿元(毛利率约20%),相当于当前净利润的6-7倍。此外,复合铜箔的客户拓展(如宁德时代的下一代电池项目)将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七、股价表现与市场预期

2025年9月最新股价7.23元(同比下跌约20%),主要反映市场对短期盈利下滑的担忧,但复合铜箔的长期潜力未被充分定价。机构普遍认为,若复合铜箔2026年实现量产并获得订单,股价有望反弹至10-12元(对应2026年净利润5亿元的20倍PE)。

结论:战略布局的长期价值

诺德股份的复合铜箔进展已进入量产关键期,技术优势(干法工艺)、产能规划(4.2亿平方米/年)及客户资源(头部电池厂商)均为其奠定了长期竞争力。尽管短期因投入加大导致盈利承压,但复合集流体作为锂电行业的“下一代材料”,有望成为公司未来3-5年的核心增长引擎。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股价或为长期布局的窗口期,需关注2024年量产进度及2025年订单转化情况。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