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斯莱克电池壳设备订单增长动力,涵盖DWI技术优势、头部客户合作及海外市场布局,展望未来50%+增速潜力。
斯莱克(300382.SZ)作为国内金属包装设备龙头企业,近年来依托DWI超薄金属成型技术(源自易拉罐生产设备的核心技术),向新能源电池壳智能生产线及结构件制造领域延伸,电池壳业务已成为公司营收的核心增长点。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从业务布局、客户结构、技术优势、海外拓展及财务表现等维度,对其电池壳设备订单及相关业务进行深度分析。
斯莱克的主营业务分为金属包装设备(高速易拉盖/罐生产设备)和新能源电池壳两大板块。根据2025年半年报(新闻[7]),电池壳业务营收占比已达67.48%,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包装设备)占比29.48%,其他业务占比3.04%。
从营收规模看,2024年电池壳业务营收10亿元,同比增长51.41%(新闻[3]);2025年上半年电池壳业务营收6.21亿元,同比进一步增长53.99%(新闻[1]),连续三年保持超50%的高速增长,显示该业务已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
斯莱克电池壳业务的客户主要为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赣锋锂业、瑞浦兰钧等(新闻[1])。这些客户均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核心玩家,订单具有批量大、持续性强的特点,为公司电池壳业务提供了稳定的需求支撑。
此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聚焦46系列大圆柱电池的市场推广(新闻[1]);与韩国Dongwon Systems Corporation(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供应商之一)签署谅解备忘录,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在美国和欧洲为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提供圆柱形和方形电池壳业务(新闻[3])。这一合作将推动公司海外电池壳订单的落地,进一步拓展客户边界。
斯莱克的电池壳业务依托易拉罐生产设备的DWI超薄金属成型技术,将其移植到电池壳制造中,形成了高速自动化生产线。该技术生产的电池壳具有一致性好、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轻量化等优势,能够满足动力电池对结构件的严格要求(新闻[3])。
产能方面,公司通过产能扩张(如扩建新能源电池壳项目)支撑订单交付。2024年电池壳业务产能较2023年提升约30%,2025年上半年继续加大产能投入(新闻[1])。技术与产能的结合,使得公司能够高效满足头部客户的大规模订单需求。
2025年8月,斯莱克与韩国Dongwon Systems Corporation签署谅解备忘录,拟组建合资公司,在美国和欧洲为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提供电池壳业务(新闻[3])。Dongwon Systems作为韩国主要电池制造商的供应商,具有丰富的海外客户资源;斯莱克则提供技术与产能支持。这一合作将加速公司海外电池壳订单的获取,提升其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
此外,公司通过技术输出(如向海外客户提供电池壳智能生产线),进一步拓展海外订单来源。2024年海外电池壳业务营收占比约15%,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40%(新闻[1]),显示海外市场已成为公司电池壳业务的重要增长极。
尽管电池壳业务营收高速增长,但公司利润表现仍面临压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9.2亿元(同比增长37.62%),其中电池壳业务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53.99%);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027万元(同比下降215%),主要原因是电池壳业务扩张带来的费用增长(如研发投入、人员成本、原材料涨价等)(新闻[1][2])。
不过,随着电池壳业务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产能利用率提升、单位成本下降),以及传统易拉罐业务的季节性回暖(下半年为金属包装需求旺季),公司下半年利润有望改善(新闻[1])。
斯莱克电池壳业务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移植(DWI技术)、客户资源(头部电池厂商)及产能扩张。尽管当前利润受费用拖累,但营收高速增长、客户结构优质、海外市场拓展等因素,为其电池壳设备订单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支撑。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动力电池需求的提升),以及公司海外合资公司的落地,斯莱克电池壳业务订单有望保持50%以上的年增速,成为公司长期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开新闻报道及公司公告,未包含未披露的内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