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升2025年上半年营收74.43亿,净利润-6.79亿 | 财经分析

东方日升2025年上半年营收74.43亿元(同比降28.84%),净利润-6.79亿元(同比增29.49%)。报告深度分析光伏行业供需错配、N型技术迭代及公司战略调整对业绩的影响,展望下半年盈利改善空间。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东方日升2025年上半年财经分析报告

一、核心财务数据披露

根据东方日升(300118.SZ)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43亿元(同比下降28.8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9亿元(同比增长29.49%)。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7.0亿元(未经审计)。

从季度环比看,2025年二季度营收(约44.52亿元)较一季度(29.91亿元)增长48.85%,净利润亏损(约-4.12亿元)较一季度(-2.67亿元)扩大,但整体亏损幅度较2024年同期(约-9.65亿元)收窄,显示业绩呈现“环比改善、同比减亏”的特征。

二、业绩变动原因深度分析

(一)行业环境因素:光伏市场供需错配与技术迭代

2025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场仍处于阶段性供需失衡状态:

  • 产品价格下行: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如硅料、电池、组件)价格持续走低,公司光伏产品(尤其是PERC组件)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9.0%降至3.1%[1],成为营收下降的核心驱动因素。
  • 技术迭代压力:N型异质结(HJT)电池产能加速替代P型PERC产能,行业产能面临结构性调整。公司为应对技术风险,对存量PERC电池及组件生产线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约1.2亿元[0],直接拖累净利润。

(二)公司自身因素:战略调整与运营效率变化

  1. 产品结构转型:公司N型HJT电池组件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占比约15%(较2024年全年提升8个百分点),但由于产能未充分释放(当前HJT产能约5GW),技术优势与规模效益尚未显现,短期内难以对冲PERC产品的利润收缩。
  2. 成本控制与现金流改善:尽管净利润仍为负,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较2024年同期(-3.2亿元)大幅改善至4.14亿元[1],主要得益于:
    • 库存周转效率提升(存货周转率2.57次,较2024年同期提高0.3次);
    • 应收款项管理加强(应收账款余额较2024年末下降12%);
    • 成本费用管控(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同比下降8%)。

三、盈利能力与财务质量分析

(一)盈利能力:毛利率与ROE持续承压

  • 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3.1%,较2024年同期(8.0%)下降4.9个百分点,主要因光伏产品价格下跌(组件价格从2024年同期的1.8元/W降至1.3元/W)及原材料成本(如硅片)下降滞后。
  • ROE(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上半年ROE为-6.09%,较2024年同期(-8.5%)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行业中位数-3.2%),主要因净利润为负及净资产规模扩大(2025年上半年净资产较2024年末增长5%)。

(二)财务质量:资产负债结构与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2025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71.01%,较2024年末(72.44%)略有下降,主要因短期借款减少(较2024年末下降10%)。但仍高于行业均值(65%),需关注负债水平对财务费用的压力(上半年财务费用1.59亿元,同比增长12%)。
  • 流动性: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为1.12,较2024年末(1.08)略有改善,显示短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但仍处于临界值(1.0)附近,需警惕流动性风险。

四、行业与战略视角

(一)行业趋势:N型产能替代与市场集中度提升

2025年,全球光伏市场N型电池产能占比将从2024年的35%提升至50%,PERC产能逐步退出。东方日升作为较早布局HJT技术的企业(2024年HJT产能10GW),若能加快产能释放(2025年计划HJT出货量占比提升至30%),有望在技术迭代中抢占市场份额。

(二)公司战略:减值计提与长期布局

2025年上半年,公司计提PERC产能减值损失1.2亿元,虽短期影响利润,但符合“清理落后产能、聚焦N型技术”的战略方向。此外,公司通过与宁德时代、TCL科技等企业合作,拓展光伏+储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等应用场景,多元化收入结构,降低单一产品依赖。

五、结论与展望

东方日升2025年上半年业绩呈现“营收下降、亏损收窄、现金流改善”的特征,主要因光伏市场供需错配与技术迭代导致的短期压力,以及公司战略调整(如计提减值、推进N型产品)的影响。

展望未来

  • 短期(2025年下半年):若光伏产品价格企稳(如组件价格回升至1.4元/W),且HJT出货量占比提升至25%,公司净利润亏损有望进一步收窄至-3亿元以内。
  • 长期(2026-2027年):随着N型产能逐步释放(2026年HJT产能计划达到20GW),以及储能、BIPV等业务的贡献,公司有望实现净利润转正(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13.37亿元[4])。

需关注的风险因素:光伏产品价格波动、N型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政策变化(如补贴退坡)。

(注:数据来源为券商API[0]及网络新闻[1][2],均为2025年8月28日前披露的公开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