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中集团(300428.SZ)免热处理合金业务分析报告,涵盖技术优势、市场需求、财务表现及股票展望。了解其在一体化压铸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立中集团(300428.SZ)始创于1984年,2015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总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公司以“功能性中间合金新材料”和“铝合金车轮轻量化”为核心主营业务,产品覆盖汽车、高铁、电力电器、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员工12032人,总资产约229.40亿元(2025年半年报数据),是国内铝合金新材料领域的头部企业。
在业务布局上,公司形成了“合金+车轮+四通新材料”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其中,功能性中间合金新材料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免热处理合金作为该板块的战略新兴业务,近年来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
免热处理合金是一体化压铸行业的关键材料,其核心优势在于无需后续热处理即可满足高强度、高延伸率的要求,大幅降低了生产周期和成本。立中集团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该材料的垄断,其产品在性能和成本上具备显著优势:
2022年是公司免热处理合金业务的“元年”,当年实现量产并向客户供货。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与下游压铸厂(如文灿股份、拓普集团)和整车厂(如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供货协议,协同客户推进一体化压铸项目落地。例如,公司的免热处理合金已应用于某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及电池包支架等核心结构件,验证了产品的可靠性。
随着一体化压铸技术从“新势力品牌”向“传统乘用车品牌”、从“新能源汽车”向“燃油车”扩展,免热处理合金的需求量将迎来大幅增长。立中集团在机构调研中表示,2023年是免热处理合金进入快速发展的元年,而2024-2026年将进入市场爆发期。据行业机构预测,全球一体化压铸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约50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300亿元,复合增长率(CAGR)超过80%,而免热处理合金作为核心材料,其市场规模将同步高速增长。
根据2025年半年报数据,公司实现总营收144.43亿元,同比增长约6%(2024年上半年营收约136.25亿元);净利润4.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5%(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约3.4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63元,较2024年同期提升14.5%。
尽管公司未单独披露免热处理合金的营收占比,但从其战略投入(如2024年研发投入约1.25亿元,主要用于免热处理合金的技术迭代)和客户合作进展来看,该业务已成为公司净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预计2025年免热处理合金营收占比将从2024年的5%提升至8%-10%,贡献净利润约1.50亿元(按20%的毛利率计算)。
从近期股票价格走势来看(数据截至2025年9月3日):
短期来看,股票价格受市场情绪影响有所波动,但长期来看,免热处理合金业务的进展将成为股价的核心支撑。机构普遍认为,随着公司免热处理合金产能的释放(2025年产能将从2024年的5万吨提升至10万吨)和市场需求的爆发,公司股价有望在未来1-2年内实现20%-30%的涨幅。
尽管存在上述风险,立中集团的免热处理合金业务仍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立中集团作为国内免热处理合金领域的先行者,凭借技术优势、客户资源和产能布局,有望在一体化压铸行业的爆发期实现快速增长。从财务表现来看,公司营收稳定增长,净利润大幅提升,盈利质量持续改善;从股票市场表现来看,长期有望受益于免热处理合金业务的进展。
尽管短期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行业竞争的风险,但长期来看,立中集团的免热处理合金业务将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半年报及公开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