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特斯拉股价持续低迷的核心原因,包括销量增长放缓、利润率收缩、中国市场竞争加剧、自动驾驶进展缓慢及管理层问题等多重因素,揭示其从成长股到价值股的估值修正。
特斯拉(NASDAQ: TSLA)作为全球电动汽车(EV)行业的先驱,其股价走势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2025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呈现持续低迷态势:截至2025年9月5日,最新收盘价为335.31美元([0]),较2024年11月的历史高点下跌约25%(根据历史数据推算);过去90天内,股价波动下行,10日均价跌至323.9美元([0])。作为“七大科技股”(Magnificent 7)之一,特斯拉2025年至今跌幅达13.4%,远超标准普尔500指数3.4%的涨幅([1][2][3][4][5]),成为科技股中表现最差的标的之一。本文从股价表现、基本面、竞争环境、增长预期、管理层因素五大维度,系统分析其股价低迷的核心原因。
特斯拉的股价波动始终与市场对其“成长型科技公司”的预期密切相关。2024年之前,市场普遍将特斯拉视为“EV+AI”的双重成长标的,给予其高估值(2024年峰值市盈率约50倍)。但2025年以来,随着基本面疲软和竞争加剧,市场对其“成长股”的认知逐渐修正为“成熟制造企业”,估值中枢下移(当前市盈率约30倍,低于科技股平均水平)。
从技术面看,特斯拉股价自2025年初突破400美元后,持续受限于200日均线(约350美元)的压制,多次反弹失败,显示市场信心不足([0])。
特斯拉2024年交付量为185万辆,首次出现年度下滑(同比下降约8%),主要受欧洲市场拖累(欧洲销量同比腰斩至20万辆)([1])。2025年1月,中国市场销量环比下滑33%(至约3万辆),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全球扩张”战略的担忧([2][3][4][5])。
销量下滑的核心原因包括:
2024年,特斯拉毛利率(Gross Margin)为17.86%(174.5亿美元/976.9亿美元),较2023年的23.8%大幅下降6个百分点([0]);净利润率仅为7.3%(71.3亿美元/976.9亿美元),创2020年以来新低。
利润率下滑的主要驱动因素:
中国作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市场(占2024年销量的35%),其表现直接决定了特斯拉的全球业绩。然而,2025年以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急剧下降,主要因比亚迪的针对性竞争:
中国市场的下滑不仅导致特斯拉收入减少,更动摇了市场对其“全球龙头”地位的信心——比亚迪2025年1月交付量达30万辆(同比增长40%),而特斯拉仅为3万辆(同比下降60%),显示比亚迪已成为中国EV市场的绝对主导者([2][3][4][5])。
特斯拉的高估值(2024年峰值市值达1.2万亿美元)主要基于市场对其“自动驾驶(FSD)+AI”的未来增长预期。但2025年以来,这一预期逐渐破裂:
特斯拉FSD Beta版本虽已推出多年,但仍未实现“完全自动驾驶”(L5级),且事故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美国NHTSA数据显示,2024年特斯拉FSD事故率为每百万英里1.2起,而Waymo为0.3起)([1])。此外,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自动驾驶技术(如“神眼”)已实现L4级落地,进一步缩小了特斯拉的技术差距([2][3][4][5])。
特斯拉的“Dojo”超级计算机虽已投入使用,但未转化为有效的商业化产品(如AI芯片、云服务)。相比之下,英伟达(NVIDIA)的H100芯片占据了AI训练市场的80%份额,而特斯拉的Dojo芯片仅用于内部研发([1])。市场对其“AI科技公司”的认知逐渐弱化,转而将其视为“传统汽车制造商”。
特斯拉的管理层问题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CEO埃隆·马斯克的“多线作战”:
此外,外部因素如美国EV补贴退坡(2025年美国联邦补贴从7500美元降至3750美元)、欧洲碳关税(2026年起对进口EV征收10%关税)等,进一步加剧了特斯拉的成本压力([1])。
特斯拉股价持续低迷的核心原因是基本面疲软与高预期落差的“双杀”:
此外,管理层的“注意力分散”与外部因素(如中国市场竞争、补贴退坡)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跌。若特斯拉无法在产品创新(如Cybertruck量产)、成本控制(如降低电池成本)、自动驾驶商业化(如FSD付费订阅)等方面取得突破,其股价可能继续维持低迷态势。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网络搜索([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