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2024年亏损超预期原因分析:合资下滑与新能源转型滞后

深度解析广汽集团2024年亏损超预期的核心原因:合资品牌销量崩塌、新能源转型滞后、价格战与费用侵蚀利润,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救场作用。

发布时间:2025年9月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广汽集团2024年亏损幅度超预期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4年,广汽集团(601238.SH)经历了上市以来最严峻的业绩考验: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1078亿元(同比下降17%),归母净利润8.24亿元(同比下降81.4%),扣非归母净利润首次亏损43.5亿元(同比大跌221.8%),成为其20年来首次扣非亏损。这一亏损幅度远超市场预期(此前机构普遍预测归母净利润约15-20亿元),折射出传统车企在“合资红利消退+新能源转型滞后”双重挤压下的困境。本文从销量端压力、利润端挤压、非经常性损益救场、转型困境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其亏损超预期的核心原因。

二、销量端:合资与自主双重下滑,收入基数收缩

销量是收入的核心支撑,2024年广汽集团销量大幅下滑(同比-20%),成为收入端的主要拖累,其中**合资品牌的“崩塌”与自主品牌的“未达预期”**是关键矛盾。

1. 合资品牌:红利消退,销量大幅下滑

广汽集团的收入结构长期依赖合资品牌(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但2024年两者销量均出现两位数跌幅:

  • 广汽丰田:全年终端销量77万辆(同比-22.3%),尽管节能与新能源车占比达48%,但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严重,未能对冲整体跌幅;
  • 广汽本田:全年终端销量48.1万辆(同比-26.5%),其新能源转型进度滞后(2024年底才推出首款纯电品牌“烨”及车型P7),导致市场份额被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抢占。

合资品牌的销量下滑直接导致其营收贡献收缩:广汽丰田2024年营收1095.45亿元(同比-28.3%),广汽本田营收682.50亿元(同比-27.0%),两者合计占集团汇总口径营收的44.2%(2023年为56.7%),合资红利彻底消退。

2. 自主品牌:占比提升但新能源未达预期

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广汽埃安)2024年销量占比提升至39.41%(2023年为32.1%),但新能源销量未达目标,未能弥补合资品牌的缺口:

  • 广汽埃安:全年销量37.5万辆(同比-21.9%),远低于其“百万销量”目标(完成率53.55%),主要因产品迭代速度慢(2024年仅推出第二代AION V等3款改款车型),未能抓住新能源市场的增长机遇;
  • 广汽传祺:全年销量41.5万辆(同比+12.7%),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29.8%(占比约44%),但MPV车型(占比44.3%)的增长主要依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不足(如插混、增程细分市场缺乏爆款)。

综上,2024年广汽集团销量200.31万辆(同比-20%),收入基数收缩(合并口径营收-17%),为利润端的挤压埋下伏笔。

三、利润端:价格战与费用扩张,利润被“吞噬”

销量下滑的同时,价格战、销售补贴、研发投入与资本化的矛盾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导致扣非净利润大幅亏损。

1. 价格战与销售补贴:毛利率承压,利润收缩

2024年汽车行业“价格内卷”加剧,广汽集团为应对竞争,追加销售补贴约180亿元(新闻[4]),导致毛利率大幅下滑:

  • 合并口径毛利率:5.8%(同比-1.1个百分点),其中4季度毛利率仅5.1%(同比-1.9个百分点),主要因“销量下降+单位固定成本分摊增加”及“销售补贴侵蚀利润”;
  • 自主品牌毛利率:尽管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55%,但由于新能源车型的研发与制造成本较高(如电池成本占比约40%),其毛利率(约8.2%)仍低于传统燃油车(约12%),未能对冲整体毛利率的下滑。

2. 研发投入:收缩与资本化的矛盾,技术转化效率低

为应对新能源转型,广汽集团2024年研发投入75.08亿元(同比-10.49%),但研发资本化率攀升至52%(新闻[2]),暴露其“研发投入收缩但技术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

  • 研发投入收缩:主要因传统燃油车研发投入减少(同比-15%),但新能源研发投入(如电池、电机、电控)仍在增加(同比+8%),导致整体研发投入结构失衡;
  • 资本化率攀升:将17.88亿元研发支出资本化(占研发投入的23.8%),虽短期减少利润表压力,但长期来看,若研发项目未能转化为畅销车型(如埃安的新车型未达销量目标),将形成“研发投入-资本化-减值”的恶性循环。

3. 费用扩张:销售与管理费用增加,挤压利润空间

2024年期间费用率11.0%(同比+1.8个百分点),其中:

  • 销售费用:同比+0.3个百分点(主要因销售补贴增加);
  • 管理费用:同比+0.8个百分点(主要因组织架构调整、人员薪酬增加);
  • 财务费用:同比+0.4个百分点(主要因利息支出增加)。

费用的扩张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导致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43.5亿元(同比-221.8%)。

三、非经常性损益:“救场”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2024年广汽集团通过资产腾挪与政府补助勉强维持账面盈利(归母净利润8.24亿元),但扣非仍亏,说明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已严重弱化:

1. 政府补助:输血式支持,占净利润比重285%

2024年广汽集团获得政府补助23.5亿元(同比+12%),占归母净利润的285%,主要用于“新能源车型研发补贴”及“产业升级支持”,但这部分补助具有“一次性”特征,无法持续。

2. 资产出售:溢价出售股权,增厚利润22.6亿元

2024年,广汽集团向控股股东(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溢价9倍出售巨湾技研(电池企业)股权,获得投资收益22.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274%),虽短期增厚利润,但丧失了对电池核心技术的控制权,不利于长期新能源转型。

3. 会计调节:移出亏损资产,优化合并报表

2024年,广汽集团将如祺出行(网约车平台,2024年亏损5.8亿元)移出合并报表,减少了亏损对利润表的影响,但这一操作并未改善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四、转型困境:新能源造血能力不足,路径依赖传统

广汽集团的亏损超预期,本质是**“传统车企转型的共性难题”**:即“合资红利消退后,新能源造血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

1. 新能源车型:销量未达目标,产品竞争力不足

尽管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55%,但新能源销量仅43.08万辆(同比+129.8%,但基数低),远低于比亚迪(302万辆)、特斯拉(180万辆)等头部企业,主要因:

  • 产品结构失衡:在快速增长的PHEV(插混)与REEV(增程)细分市场,缺乏有竞争力的量销车型(如比亚迪宋Pro DM-i、理想L系列);
  • 智能化水平滞后:新能源车型的智能化配置(如高阶智驾、座舱系统)仍落后于华为、小鹏等企业,导致用户认可度低。

2. 海外市场:增长但基数小,未能对冲国内下滑

2024年,广汽集团海外销量12.7万辆(同比+67.6%),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首次突破10万辆(同比+92.3%),海外毛利率达14.72%(高于国内9个百分点),但海外销量占比仅6.3%(2024年),未能对冲国内市场的下滑。

五、结论与展望

广汽集团2024年亏损超预期的核心原因是:“合资品牌销量崩塌+新能源转型滞后+利润端被价格战与费用侵蚀”,而非经常性损益的“救场”未能掩盖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弱化。

2025年,广汽集团提出“三年番禺行动”,计划推出20款新车型(其中7款为新能源车型),并加快与华为合作(成立华望汽车,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试图通过“产品迭代+智能化升级”扭转局面。但传统车企的转型需要时间(如新能源车型的研发与市场推广周期约2-3年),短期内其利润端仍将承压,若新能源车型未能实现量销,亏损可能持续扩大。

六、关键数据总结

指标 2024年 2023年 同比变化
汽车销量(万辆) 200.31 250.4 -20.0%
合并口径营收(亿元) 1077.8 1300.5 -17.1%
归母净利润(亿元) 8.24 44.3 -81.4%
扣非归母净利润(亿元) -43.5 35.7 -221.8%
毛利率 5.8% 6.9% -1.1pct
研发投入(亿元) 75.08 83.8 -10.5%
新能源销量(万辆) 43.08 18.7 +129.8%

(注:数据来源:广汽集团2024年年报、东方证券点评、腾讯新闻等。)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