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恒瑞医药仿制药业务的现状、政策环境、管线进展及竞争格局,探讨其未来增长潜力与挑战,揭示首仿药与国际化布局的战略价值。
恒瑞医药(600276.SH)作为中国创新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业务结构正从“仿创结合”向“以创新药为主”转型。仿制药业务作为公司传统核心业务之一,曾为公司贡献了大量收入,但随着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常态化、一致性评价要求趋严,仿制药业务面临利润压缩的压力。本文从现状概述、政策环境、管线进展、竞争格局等维度,系统分析恒瑞医药仿制药业务的前景。
恒瑞医药的仿制药业务收入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2024年,公司总销售收入(不含对外许可收入)约为277.84亿元(创新药收入138.92亿元,占比50%以上),据此推算,仿制药收入约为138.92亿元,占比约50%。而2018年集采启动前,仿制药收入占比曾高达70%以上。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创新药的快速增长(2024年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长30.60%),以及仿制药业务受集采影响的下滑。
国家集采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开展10批,覆盖近500个品种。集采通过“以量换价”降低药品价格,仿制药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例如,第十批集采中,注射剂价格甚至出现“低于矿泉水”的极端情况,B证企业(即仅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受冲击最大。恒瑞医药作为A证企业(具备研发、生产能力),虽能通过首仿药获得一定溢价,但仍需应对价格下降的压力。
一致性评价要求仿制药在质量、疗效上与原研药一致,是仿制药进入医保、参与集采的前提。2024年,全国有896款仿制药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254款为首仿药(占比28.34%)。恒瑞医药作为研发龙头,2022年有7款首仿药获批,2023年有5款,2024年有3款(含美国获批的首仿产品),均处于行业前列。一致性评价的推进,使得中小仿制药企业因研发能力不足被淘汰,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恒瑞医药的仿制药研发聚焦麻醉、造影、抗肿瘤等高价值领域,通过“fast-follow”策略(快速跟进原研药)开发首仿药。例如:
2024年,恒瑞医药有3款首仿药在美国获批上市,包括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用于真菌感染)、吸入用七氟烷(用于麻醉)等。美国仿制药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2023年数据),恒瑞的进入有望打开海外收入来源。此外,公司正在推进20项海外临床试验,涉及仿制药的新适应症开发,如布比卡因脂质体的美国新适应症申请(用于骨科手术镇痛)。
国内仿制药市场竞争激烈,齐鲁制药、科伦药业、恒瑞医药、石家庄四药为第一梯队。2024年,齐鲁制药以7款首仿药获批登顶,科伦药业以5款紧随其后,恒瑞医药以3款位列第三。尽管恒瑞的首仿药获批数量有所下降,但凭借研发投入强度(2024年研发投入82.28亿元,占比29.40%)和技术积累,仍能保持龙头地位。此外,恒瑞的仿制药业务与创新药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例如,仿制药的生产能力可支撑创新药的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恒瑞医药的仿制药业务虽面临集采、竞争等挑战,但凭借首仿药的高价值布局、国际化的市场拓展以及创新药转型的协同效应,仍能保持稳健增长。未来,仿制药业务将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首仿药与海外市场将成为主要增长引擎。恒瑞医药作为研发龙头,有望在仿制药市场的分化中抢占先机,巩固其行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