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农业银行2025年净利润增速领跑六大行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非息收入增长、负债成本控制、县域金融优势及资产质量稳健等关键维度。
2025年以来,在国内经济恢复放缓、利率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农业银行(601288.SH)凭借稳健的经营策略和特色业务优势,净利润增速持续领跑六大行(工行、建行、中行、交行、邮储银行、农行)。本文基于2025年半年报及2024年年报数据,结合行业动态,从盈利结构、负债管理、特色业务、资产质量等维度,深入分析农行净利润增速领跑的核心逻辑。
根据2025年半年报数据,农业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95.1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显著高于其他五大行:
农行是六大行中**唯一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且增速超过2%**的银行,其盈利韧性凸显。
农行净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非息收入的快速扩张,有效对冲了息差收窄对利息净收入的拖累。2025年上半年,农行非息收入(含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非息收入)占比提升至23.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主要贡献来自以下两部分: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代理业务爆发式增长
农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514.41亿元,同比增长10.07%,增速位居六大行首位。其中,代理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2.3%,主要得益于理财、代销基金等财富管理业务的转型。2025年上半年,农行理财规模突破3.5万亿元,同比增长18%;代销基金规模增长25%,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财富管理业务的快速增长,不仅提升了手续费收入,还增强了客户粘性。
其他非息收入:债权投资收益拉动
其他非息收入为360.23亿元,同比增长23.15%,主要来自债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增加。2025年上半年,农行加大了对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的配置,债权投资规模同比增长15%,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8%,有效提升了非息收入占比。
尽管2025年上半年农行净息差(1.20%)同比收窄10bp,但负债成本的快速下降有效缓解了息差压力。农行计息负债年化平均成本率为1.60%,同比下降32bp,降幅超过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42bp),主要原因包括:
农行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县域金融业务是其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优势。2025年上半年,县域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重超40%,同比增长12.3%,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10.2%)。县域业务的快速增长,不仅带来了稳定的利息收入(县域贷款收益率较全行平均高15bp),还借助政策支持(如乡村振兴、县域产业升级)降低了信用风险。
此外,农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信贷等领域的投放也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同比增长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0%,绿色信贷增长23%。这些领域的贷款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还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较一般贷款高10-15bp),提升了资产端收益水平。
农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连续5个季度保持在1.35%以下(2025年上半年为1.32%),低于六大行平均水平(1.41%)。拨备覆盖率为28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增强。资产质量的稳健,减少了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的侵蚀:2025年上半年,农行资产减值损失为183.13亿元,同比下降8.5%,降幅位居六大行首位。
农行成本收入比为27.81%,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低于六大行平均水平(29.5%)。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
农业银行净利润增速领跑六大行,是非息收入增长、负债成本控制、特色业务支撑、资产质量稳健、成本控制有效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息收入的高增长和负债成本的下降是核心驱动因素,而县域金融、绿色信贷等特色业务则为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农行仍需应对利率下行、经济恢复放缓等挑战,但凭借其差异化的业务布局(如县域金融、财富管理)和稳健的风险控制,净利润增速有望继续领跑六大行。此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财富管理需求的增长,农行的特色业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支撑盈利持续增长。
(注:数据来源为六大行2025年半年报、2024年年报及公开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