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蔚来汽车2025年上半年亏损超130亿,财务压力加剧

蔚来汽车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超130亿元,一季度亏损同比扩大30%。分析亏损原因包括研发高投入、换电网络成本及收入结构失衡,财务状况面临现金储备缩水与高负债压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蔚来汽车2025年上半年亏损情况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蔚来汽车(NIO.NYSE/09866.HK)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近年来在销量与营收增长的同时,持续面临巨额亏损的压力。2025年以来,亏损态势进一步扩大,一季度财报数据引发市场对其盈利能力与财务可持续性的担忧。本文基于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0][1]-[5],从亏损规模、成因、财务压力及应对策略等角度,对蔚来汽车2025年上半年亏损情况进行系统分析。

二、2025年上半年亏损概况:一季度大幅扩大,二季度预期修复但仍难扭亏

截至2025年6月,蔚来仅披露一季度数据,但结合公司指引与行业规律,上半年亏损仍将维持高位。

(一)一季度亏损规模:同比增速超30%

2025年一季度,蔚来总营收120.35亿元(同比+21.5%),但净亏损扩大至67.5亿元(同比+30.2%,2024年一季度净亏损51.8亿元);调整后净亏损(剔除股权激励)62.79亿元(同比+28.1%)[2]。这一数据延续了2024年的亏损趋势——2024年全年净亏损224.02亿元(同比+8.1%)[0]。

(二)二季度预期:交付量增长带动营收回升,但亏损仍高

公司指引二季度交付量72000-75000辆(一季度42094辆,环比+71%-78%)[5],随着ET9等新车交付及乐道品牌渠道扩张,二季度营收有望环比增长。但研发、销售及换电网络的持续支出,将导致二季度亏损仍维持在65亿元左右(一季度67.5亿元),上半年累计亏损预计超130亿元。

三、亏损扩大的核心成因:成本高企与收入结构失衡

蔚来的亏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核心矛盾在于“高成本”与“收入结构失衡”。

(一)研发投入:长期技术竞争力的短期代价

蔚来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研发投入始终处于行业前列。2024年研发投入130.37亿元(同比+15.6%),远超理想(110亿元)、小鹏(65亿元)[1];2025年一季度研发开支仍同比+11.1%至31.8亿元[2]。研发聚焦换电技术、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等核心领域,虽为长期竞争力奠定基础,但短期显著增加财务负担。

(二)销售与行政费用:渠道扩张与品牌营销的压力

2024年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SG&A)同比+22.2%至157.41亿元[1];2025年一季度SG&A进一步激增46.8%至44亿元,主要源于乐道品牌渠道扩张(新增门店、人员)及营销投入(如ET9上市宣传)[2]。SG&A占营收比例从2024年的24%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36.6%,远超行业平均(约20%),反映销售效率仍待提升。

(三)换电网络:长期资产投入的短期负担

蔚来的换电模式是其核心竞争力,但建设与运营成本极高。2024年底换电站数量超1300座,2025年计划再建500座[1]。每座换电站建设成本约200-300万元,加上电池采购、运维人员工资等,年运营成本超20亿元。虽提升了用户体验,但短期无法产生直接收益,加剧了亏损。

(四)收入结构:整车依赖度过高,非车辆业务贡献不足

2024年,蔚来收入中整车销售占比约85%,非车辆业务(换电服务、电池租赁、软件订阅)仅占15%[0]。尽管整车毛利率(2024年10.2%)同比提升,但受新旧车型切换期产能利用率不足(2025年一季度整车毛利率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至10.2%)影响,利润贡献有限。非车辆业务虽毛利率高(如换电服务约30%),但规模小,未能抵消整车业务的利润波动。

四、财务压力:现金储备缩水与偿债能力弱化

持续亏损已导致蔚来财务状况恶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现金储备:仅能支撑12个月运营

2025年一季度末,现金及等价物260亿元,较2024年同期(453亿元)大幅缩水42.6%[3]。按一季度64.18亿元的经营亏损计算,现有现金仅能支撑约12个月运营[3]。现金减少主要源于亏损及资本支出(换电站、产能扩张),若无法通过融资或盈利改善现金流,资金链压力将加剧。

(二)资产负债率:高企至92%,资不抵债

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达92%(2024年底87%)[5]。主要原因是股东权益大幅减少——一季度股东权益仅73亿元,归母股东权益为-3.6亿元(资不抵债)[5]。债务结构中,长期借款(93.87亿元)与短期借款(72.97亿元)合计166.84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仅能覆盖短期借款,长期偿债能力面临挑战[5]。

五、应对策略:降本增效与业务优化的双重路径

面对亏损与财务压力,蔚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实现盈利:

(一)降本增效:研发、供应链与销售端全面压缩

2025年,蔚来推进“全面降本”计划,目标是研发费用与销售管理费用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10%-13%[5]。具体措施包括:优化研发项目优先级(聚焦核心技术)、供应链成本控制(与供应商谈判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销售渠道效率(减少低效门店)等。李斌强调,降本增效是2025年核心任务,计划四季度实现盈利[1]。

(二)业务优化:新车规划与非车辆业务扩张

  1. 新车规划:2025年,蔚来三个品牌(NIO、乐道、阿尔卑斯)将推出多款新车。其中,ET9已于3月29日交付,二季度推出多款车型,下半年有重磅新品[1]。新车将提升交付量与平均售价,带动营收增长。
  2. 非车辆业务:计划将非车辆业务占比提升至30%以上(2024年15%)[1]。通过加大换电服务、电池租赁、软件订阅等投入,增加高毛利收入,改善利润结构。

六、展望:2025年能否实现盈利?

尽管面临挑战,蔚来2025年仍有实现盈利的可能性,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交付量增长:二季度预期带动营收修复

二季度交付量预计72000-75000辆(一季度42094辆,增长71%-78%)[5],随着新车型交付,营收有望环比增长。若全年交付量达25万辆(2024年22.2万辆),营收将突破700亿元,为盈利奠定基础。

(二)降本增效:费用压缩带来利润改善

若研发与销售管理费用按计划下降10%-13%,2025年费用将较2024年减少约30亿元,显著缓解亏损压力。

(三)非车辆业务:规模扩张提升利润贡献

若非车辆业务占比提升至20%,将增加约140亿元营收(700亿元20%),带来约42亿元毛利润(140亿元30%),改善整体利润结构。

综合来看,若二季度交付量达到预期,且降本增效措施见效,蔚来有望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盈利,全年净亏损控制在200亿元以内(较2024年的224亿元收窄)。但需注意,盈利仍需克服市场竞争、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不确定性,挑战仍大。

结论

蔚来汽车2025年上半年亏损仍将维持高位,主要源于研发、销售及换电网络的持续支出。尽管公司采取了降本增效与业务优化措施,但盈利的实现仍需时间。投资者需关注交付量增长、降本成效及非车辆业务扩张情况,这些因素将决定蔚来能否在2025年实现盈利,穿越亏损的“寒冬”。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