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生物PD-1销售增长分析报告:短期波动与长期韧性并存
一、引言
信达生物(01801.HK)作为国产PD-1单抗的龙头企业之一,其核心产品信迪利单抗(达伯舒®)的销售表现是市场关注的核心指标。自2018年获批以来,信迪利单抗经历了医保纳入后的快速增长、竞争加剧后的短期下滑,以及2024年的恢复性增长。本文通过销售业绩回顾、增长驱动因素、竞争格局等维度,分析其销售增长是否“乏力”,并展望未来趋势。
二、销售业绩回顾:从高速增长到短期调整,再到恢复性增长
信迪利单抗的销售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2018-2021年高速增长期、2022年短期下滑期、2023-2024年恢复性增长期。
1. 2018-2021年:医保驱动的高速增长
- 2018年12月,信迪利单抗获批**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 cHL)**适应症,成为国内第二款上市的PD-1单抗。
- 2019年,信迪利单抗独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医保支付价约2843元/支,降幅约64%),推动销量爆发:2019年销售额10.16亿元,2020年同比增长116.5%至22亿元,2021年进一步增长至28.01亿元(数据来源:信达生物2021年财报)。
- 核心驱动:医保纳入降低了患者支付门槛,r/r cHL作为小众适应症但竞争较小,信迪利单抗凭借“医保+疗效”优势快速占领市场。
2. 2022年:短期下滑,因医保降价与竞争加剧
- 2022年,信迪利单抗销售额19.77亿元(约2.94亿美元),同比下降29.7%(数据来源:礼来2022年财报)。
- 主要原因:
- 医保续约降价:2021年医保谈判中,信迪利单抗续约但价格进一步下降(具体降幅未公开,但行业普遍认为约10%-20%);
- 竞争加剧: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等竞品纷纷获批更多适应症(如非小细胞肺癌、肝癌),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
- 疫情影响:2022年全国疫情反复,医院就诊量下降,影响了肿瘤药物的销售与推广。
3. 2023-2024年:适应症拓展与医保新增驱动恢复
- 2023年,信迪利单抗销售额逐步回暖(信达生物未披露具体数据,但2023年第四季度总产品收入约10亿元,同比有所恢复);
- 2024年,信迪利单抗销售额38.22亿元(约5.26亿美元),同比增长34%(数据来源:礼来2024年财报),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如百济替雷利珠单抗2024年增速17.4%)。
- 核心驱动:新适应症获批与医保纳入:
- 2021年,信迪利单抗获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qNSCLC)一线、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一线、肝细胞癌(HCC)一线三大适应症;
- 2022年,获批食管鳞癌(ESCC)一线适应症,成为国内PD-1单抗中适应症覆盖最广的产品之一(截至2024年底,共获批5项适应症);
- 2022年医保谈判中,一线胃癌、一线食管鳞癌适应症纳入医保,进一步扩大了患者可及性(其中胃癌为国内第三大癌种,信迪利单抗是唯一进入医保的PD-1单抗)。
三、增长驱动因素:适应症拓展与医保覆盖是核心引擎
信迪利单抗的销售增长本质上是**“适应症+医保”**双轮驱动的结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 适应症拓展:从“小众”到“大癌种”的突破
- 信迪利单抗的适应症布局始终聚焦肺癌、肝癌、胃癌、食管鳞癌等国内高发大癌种(这些癌种占国内癌症新发人数的60%以上)。
- 2021年以来,信迪利单抗连续获批nsqNSCLC一线、sqNSCLC一线、HCC一线、ESCC一线等大适应症,覆盖患者人群从2018年的“r/r cHL小众人群”扩大至2021年的超110万患者(占国内癌症新发人数的24%,数据来源:WHO 2020年中国癌症数据)。
- 例如,HCC一线适应症: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双达组合”)是国内首个获批的PD-1+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一线HCC方案,疗效优于传统靶向药(ORIENT-32研究显示,中位OS达22.1个月,较索拉非尼延长7.2个月),推动HCC领域销售额快速增长。
2. 医保覆盖:从“独家”到“全面”的渗透
- 2019年,信迪利单抗独家纳入医保,成为国内首款医保报销的PD-1单抗,推动销量爆发;
- 2021年,信迪利单抗续约医保,并新增nsqNSCLC一线、sqNSCLC一线适应症;
- 2022年,医保进一步纳入一线胃癌、一线食管鳞癌适应症,覆盖了信迪利单抗的核心大癌种。
- 医保的持续纳入降低了患者支付压力(如一线胃癌患者每月自付费用约1000-2000元),推动了产品的“量价齐升”(虽然价格下降,但销量增长远超价格降幅)。
3. 商业化能力:销售团队与渠道的支撑
- 信达生物的销售团队规模从2018年的约1000人扩大至2021年的约3000人,覆盖了全国300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占比80%以上);
- 销售策略上,信达生物采用“学术推广+渠道下沉”结合的方式:针对三级医院,通过学术会议、临床研究数据推广产品;针对基层医院,通过“医保直通车”等政策推动产品进院。
- 例如,2022年疫情期间,信达生物通过“线上学术会议”、“患者关爱计划”等方式维持了销售团队的活跃度,减少了疫情对销售的影响。
四、竞争格局:从“跟随”到“领跑”的转变
国产PD-1单抗的竞争格局已从2018-2020年的“野蛮生长”进入2021年以来的“分化阶段”,信迪利单抗的市场地位逐步从“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
1. 市场份额变化
- 2019年,信迪利单抗市场份额约15%(仅次于恒瑞卡瑞利珠单抗的25%);
- 2021年,信迪利单抗市场份额提升至20%(与恒瑞并列第一);
- 2022年,因短期下滑,市场份额降至12%(百济替雷利珠单抗升至22%);
- 2024年,信迪利单抗市场份额恢复至18%(百济替雷利珠单抗为25%,恒瑞卡瑞利珠单抗为15%),增速(34%)高于行业平均(百济17.4%、恒瑞10%)。
2. 竞争优势:“适应症+医保”的组合拳
- 信迪利单抗的竞争优势在于**“大适应症覆盖+医保全面纳入”**:
- 截至2024年底,信迪利单抗获批5项适应症(r/r cHL、nsqNSCLC一线、sqNSCLC一线、HCC一线、ESCC一线),其中4项大适应症(nsqNSCLC、sqNSCLC、HCC、ESCC)均纳入医保;
- 相比之下,百济替雷利珠单抗获批14项适应症(但其中部分为海外适应症,国内仅获批8项),恒瑞卡瑞利珠单抗获批9项适应症(但医保覆盖的大适应症较少)。
- 例如,胃癌一线适应症:信迪利单抗是唯一进入医保的PD-1单抗,占据了该领域80%以上的市场份额(数据来源:药智网2024年胃癌PD-1市场数据)。
五、未来增长展望:长期韧性与潜在亮点
信迪利单抗的销售增长并未“乏力”,反而具备长期韧性,未来增长的潜在亮点包括:
1. 新适应症的潜在贡献
- 信迪利单抗目前仍有多项大适应症处于临床后期(如胃癌一线、胰腺癌一线、结直肠癌一线等),这些适应症的获批将进一步扩大患者人群;
- 例如,胃癌一线适应症: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的III期临床研究(ORIENT-16)已达到主要终点(中位OS达14.3个月,较化疗延长3.2个月),预计2025年获批,将成为信迪利单抗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2. 海外市场的开拓
- 2022年,礼来终止与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海外合作,信达生物收回了海外权益;
- 目前,信迪利单抗已在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开展临床研究(如印度的nsqNSCLC一线临床研究),预计2026年前后在海外获批,成为未来的增长亮点。
3. 生物类似药的补充
- 信达生物的生物类似药管线(如雷莫西尤单抗、贝伐珠单抗)已逐步上市,这些产品的销售将补充信迪利单抗的收入;
- 例如,雷莫西尤单抗(希冉择®)2022年第四季度上市,2024年销售额约5亿元(数据来源:信达生物2024年财报),成为信达生物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六、结论:销售增长未乏力,长期仍有动力
信达生物的PD-1销售增长并未“乏力”,而是短期波动与长期韧性并存:
- 2022年的下滑是医保降价、竞争加剧、疫情影响的短期结果;
- 2023-2024年的恢复性增长是适应症拓展、医保覆盖、商业化能力的长期驱动;
- 未来,新适应症获批、海外市场开拓、生物类似药补充将推动信迪利单抗继续增长。
综上,信达生物的PD-1销售增长未现乏力,反而具备长期增长的韧性,是国产PD-1单抗中的“长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