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昭衍新药作为中国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营业务聚焦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占2022年营收的95.00%),辅以临床服务及其他(4.95%)、实验模型供应(0.04%)。近年来,受益于全球创新药研发需求增长及CRO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公司业绩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营收+49.54%,归母净利润+92.71%)。本文从核心业务延伸、国际化布局、技术升级、产能扩张等维度,分析其未来增长点。
二、核心增长点分析
(一)非临床研究服务:龙头地位巩固,复杂药物评价能力提升
药物非临床研究是昭衍的核心业务,占比超95%,其增长主要依赖创新药研发需求的持续释放及公司技术壁垒的强化。
- 市场需求驱动:随着中国创新药产业从“仿创结合”向“自主创新”转型,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如GLP认证的毒理、药理研究)成为新药申报的必经环节。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22年中国非临床CRO市场规模约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19-2022)达25%,昭衍作为行业龙头(市场份额约18%),将直接受益于行业增长。
- 技术优势强化:公司在复杂药物评价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涵盖细胞治疗(CAR-T)、基因治疗(病毒/非病毒载体)、ADC药物、溶瘤病毒等前沿领域。2019-2022年,公司新增生物药项目1300个、化学药项目1000个,其中抗体药物超400个、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00余个。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复杂度(如基因治疗产品的安全性评价),还形成了客户粘性——多数创新药企会选择具备复杂药物评价能力的CRO作为长期合作伙伴。
- 产能支撑:2022年,公司苏州昭衍8000平米设施全面运营,苏州II期20000平米设施(2023年投入使用)、广州昭衍安评基地(建设中)等产能将逐步释放,支撑未来3-5年的订单交付(2022年末在手订单44亿元,+52%)。
(二)国际化布局:海外业务高速增长,协同效应显现
国际化是昭衍未来的重要增长点,主要通过海外子公司协同及国内承接海外订单实现。
- 海外子公司表现:2022年,公司海外子公司BIOMERE(美国)承接订单约3.5亿元(+25%),其在欧美市场的GLP认证资质(如FDA、OECD)及客户资源(如辉瑞、罗氏)为公司带来了高端海外订单。
- 国内承接海外订单:2022年,国内公司承接海外订单超2.56亿元(+60%),主要来自欧美药企的非临床研究外包(如药物毒理研究)。随着公司与BIOMERE的协同效应深化(如技术共享、客户推荐),海外订单占比有望从2022年的21.75%提升至2025年的30%以上,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临床服务:一站式服务延伸,占比逐步提升
目前,昭衍的临床服务及其他业务占比仅4.95%,但增长速度快(2022年营收+62.45%),未来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 一站式服务需求:创新药企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需要从非临床到临床的全流程服务。昭衍依托非临床研究的客户资源(如舒泰神、百克生物),延伸至临床服务(如临床试验设计、数据管理),可提高客户粘性并增加单客户收入。
- 能力建设:2022年,公司临床服务业务新增订单约1.2亿元(+50%),主要来自生物药临床试验。随着公司在临床领域的技术积累(如生物标志物检测、临床试验统计),临床服务占比有望在2025年提升至10%以上。
(四)实验模型供应:配套业务增长,协同核心业务
实验模型供应(如实验动物、细胞株)是昭衍的配套业务,2022年营收仅480万元(+35.3%),但协同效应明显——实验模型的自主供应可降低非临床研究的成本(如动物采购成本),并提高研究效率(如定制化动物模型)。未来,随着非临床研究项目的增加,实验模型供应业务将同步增长,成为核心业务的补充。
三、风险提示
- 创新药投融资不及预期:若国内创新药研发投入放缓,将导致非临床研究订单减少;
- 行业竞争加剧:随着CRO企业(如康龙化成、药明康德)的产能扩张,非临床研究服务的毛利率可能下降;
- 海外业务风险:欧美市场的法规变化(如FDA GLP检查标准提高)可能影响海外订单交付。
四、结论
昭衍新药的未来增长点主要来自核心非临床业务的持续增长(受益于创新药研发需求)、国际化布局的深化(海外订单增长)、临床服务的延伸(一站式服务需求)及实验模型供应的协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作为行业龙头,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复杂药物评价)、产能扩张(苏州、广州基地)及国际化协同(BIOMERE),有望在未来3-5年保持20%以上的营收增速,巩固其在非临床CRO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