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广汽集团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5.27%的原因,包括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燃油车收缩拖累及产品竞争力不足,并探讨其应对举措与未来展望。
2025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的同时,传统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作为老牌车企代表,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的新能源销量表现备受关注。本文基于2025年1-7月产销数据,从销量拆解、下滑驱动因素、战略影响及应对举措等维度,深入分析其新能源业务的当前困境与未来展望。
根据广汽集团2025年7月产销快报及公开数据[1][2][3],其新能源汽车(含广汽埃安等板块)销量呈现**“单月微降、累计下滑”**的特征:
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通过持续降价抢占市场(如比亚迪秦PLUS DM-i降价至8万元以下,特斯拉Model 3/Y降价约3万元),导致二线新能源品牌(如广汽埃安)的价格优势弱化。此外,新势力品牌(如小鹏、蔚来)的高端车型(如小鹏G6、蔚来ES6)持续抢占市场份额,广汽埃安的“中低端为主”产品结构面临较大压力[4]。
广汽集团的传统燃油车板块(如广汽本田、广汽传祺)销量大幅下滑(7月燃油车销量约8.61万辆,同比下降22.4%)[1],导致集团不得不将更多资源(资金、产能、渠道)向燃油车倾斜,以应对库存积压与终端促销压力。这种“旧业务救火”的模式,直接延缓了新能源业务的扩张节奏(如埃安新车型的研发与投放进度)。
广汽埃安作为新能源核心品牌,其产品迭代速度未能跟上市场需求变化。例如,埃安Y、S等主力车型已上市2年以上,未进行重大改款,而竞争对手(如比亚迪元PLUS、特斯拉Model Y)则通过年度改款(如增加续航、升级智能座舱)持续吸引消费者。此外,埃安的高端车型(如Hyper GT)销量未达预期(7月销量约0.3万辆)[2],未能形成新的增长引擎。
广汽集团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18.2-2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超15亿元)[2]。其核心原因包括:
广汽集团此前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30%”的目标,但2025年1-7月新能源销量占比约28%(估算值),未达预期[1]。其新能源转型的“阵痛”主要体现在:
广汽集团已采取以下措施应对当前困境:
为实现新能源转型目标,广汽集团需在以下方面突破:
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同比下滑,是行业竞争加剧、传统业务收缩与自身产品竞争力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来看,其需通过产品升级与成本控制缓解业绩压力;长期而言,技术自主与品牌升级是实现新能源转型的关键。若能有效执行上述举措,广汽集团有望在2026年实现新能源销量的回升,成为传统车企转型的典范。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广汽集团公开产销快报及媒体报道[1][2][3][4],分析基于行业公开信息与市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