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伊利股份奶酪业务增长分析:市占率提升与战略布局

深度解析伊利股份奶酪业务增长情况,包括市场表现、份额变化、增长驱动因素及未来挑战。了解伊利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提升奶酪业务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伊利股份奶酪业务增长情况分析报告

一、引言

奶酪作为乳制品行业的高附加值细分领域,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伊利股份(600887.SH)作为国内乳制品龙头企业,早在2018年便将奶酪业务纳入核心战略布局,通过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及产业链整合,逐步提升在奶酪市场的竞争力。本文基于公开财务数据及行业调研信息,从业务定位、市场表现、增长驱动因素及挑战展望四大维度,对伊利股份奶酪业务的增长情况进行深度分析。

二、业务布局与战略定位

伊利股份采用“事业部制”架构,构建了液态奶、婴幼儿营养品、成人营养品、冷饮、酸奶、奶酪六大产品业务群,其中奶酪业务作为“新兴增长引擎”被赋予重要战略地位。公司通过“伊利Pro”系列产品,针对烘焙、餐饮、饮品等专业级客户提供定制化奶酪解决方案(如芝士、乳脂等原料产品),同时布局零售端消费级奶酪产品(如儿童奶酪棒、成人奶酪片等),形成“To B+To C”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

从财务结构看,奶酪业务虽未单独披露收入规模(截至2025年中报,伊利未在财务报表中细分奶酪收入),但根据行业调研数据,2023年奶酪业务收入占比约为3%-5%(对应收入规模约37.7-62.9亿元),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市场表现与份额变化

根据尼尔森与星图第三方市场调研数据[1][2],2023年伊利奶酪业务线下(现代)渠道零售额市占份额约16.9%,较2022年提升0.6个百分点,位居行业第二(仅次于妙可蓝多的28.5%)。这一份额提升主要得益于:

  1. 渠道拓展:伊利通过强化与大型商超、连锁便利店及电商平台的合作,提升奶酪产品的终端覆盖度;
  2. 产品创新:针对儿童市场推出“QQ星奶酪棒”(添加钙、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针对成人市场推出“伊利芝士片”(用于早餐、烘焙等场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3. 品牌渗透:依托伊利“国民品牌”的认知优势,通过广告投放(如赞助综艺、社交媒体营销)提升奶酪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四、增长驱动因素分析

1. 行业高增长红利

中国奶酪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12%(数据来源:欧睿国际),远高于液态奶(约3%)及奶粉(约5%)的增长速度。随着消费升级及西方饮食文化的渗透,奶酪作为“高蛋白、高钙”的营养食品,逐渐被中国消费者接受,市场潜力巨大。

2. 产品结构升级

伊利奶酪业务从“基础原料型”向“高附加值型”升级:

  • To B端:“伊利Pro”系列为餐饮企业提供定制化奶酪解决方案(如披萨芝士、奶茶乳脂),提升客户粘性;
  • To C端:推出“功能性奶酪”(如低钠、高钙儿童奶酪棒),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需求。

3. 产业链整合优势

伊利通过整合上游奶源(如控股新西兰Westland Dairy)及下游渠道(如与麦当劳、星巴克等餐饮品牌合作),降低原材料成本并提升产品流通效率,为奶酪业务增长提供支撑。

五、挑战与展望

1. 竞争加剧

妙可蓝多(600882.SH)作为奶酪行业龙头,占据约30%的市场份额,且通过“儿童奶酪棒”等爆款产品巩固领先地位;此外,蒙牛、光明等乳制品企业也在加速布局奶酪业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 原材料成本压力

奶酪生产的核心原料为乳清粉(占成本约40%),其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如2023年乳清粉价格上涨约15%),对伊利奶酪业务的毛利率构成压力。

3. 未来展望

尽管面临挑战,伊利奶酪业务仍具备增长潜力:

  • 市场渗透:中国奶酪人均消费量约1.2公斤/年(远低于欧美国家的15-20公斤/年),未来提升空间大;
  • 产品创新:伊利可通过“植物奶酪”(针对素食群体)、“即食奶酪”(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等新品类拓展市场;
  • 渠道下沉:依托液态奶的渠道优势,将奶酪产品推向三至五线城市,挖掘下沉市场潜力。

六、结论

伊利股份奶酪业务虽未单独披露收入增速,但通过市占率提升(2023年较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产品结构升级(To B+To C双轮驱动)及行业高增长红利,其增长态势向好。未来,随着公司继续深耕奶酪市场,依托品牌、渠道及产业链优势,奶酪业务有望成为伊利的“第二增长曲线”。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1][2][3][4][5]及行业公开报告,未包含2024年及以后的最新财务数据。)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