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伊利股份2025年扣非净利润增长31.78%,二季度加速至49.48%

伊利股份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达70.16亿元,同比增长31.78%,二季度增速提升至49.48%。报告分析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与费用管理协同发力,全年扣非净利润有望突破115亿元。

发布时间:2025年9月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伊利股份扣非净利润增长分析报告(2025年)

一、扣非净利润增长现状:2025年上半年高增,二季度加速回升

1. 2025年中报扣非净利润表现

根据伊利股份(600887.SH)2025年中报披露,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70.16亿元,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53.25亿元增长31.78%(数据来源:证券之星[3]、新浪财经[4])。这一增速显著高于2024年全年扣非净利润12.2%的同比增速(2024年剔除商誉减值后净利润115.39亿元,同比增长12.2%[7]),显示公司2025年盈利能力逆势提升。

2. 季度环比与同比增速:二季度实现爆发式增长

从单季度数据看,2025年第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3.87亿元,同比2024年第二季度的15.97亿元增长49.48%(数据来源:新浪财经[4])。相比第一季度24.19%的扣非增速(一季度扣非46.29亿元[5]),二季度增速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

  • 液体乳业务企稳:常温液奶通过新兴渠道(如下沉市场、会员店)和创新产品(功能性新品、质价比产品)实现市场份额平稳,低温鲜奶营收同比增长超20%[6];
  • 冷饮业务爆发:国内市场与山姆合作推出的“生牛乳绿豆雪糕”获山姆冰品销售冠军,海外冷饮营收同比增长14.4%[6];
  • 奶粉业务持续增长:婴配粉市场份额跃居行业第一,成人粉份额进一步提升,奶酪业务2C端实现正增长、2B餐饮渠道增长20%以上[6]。

二、增长驱动因素: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与费用管理协同发力

1. 产品结构升级:高毛利品类占比提升

伊利股份2025年上半年收入结构持续优化,高毛利的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业务成为增长核心

  • 奶粉及奶制品:上半年收入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占总收入的26.77%(2024年同期占比24.5%);其中婴配粉市场份额跃居行业第一,成人粉、奶酪业务(尤其是餐饮渠道)增长显著[6];
  • 冷饮产品:上半年收入82.29亿元,同比增长12.39%,占总收入的13.29%(2024年同期占比12.1%);国内会员店渠道拓展与海外市场增长(14.4%)推动冷饮业务成为第二大增长引擎[6];
  • 液体乳:尽管上半年收入同比微降2.06%(361.26亿元),但低温鲜奶的高增长(超20%)与常温液奶的份额稳定,支撑了整体收入的企稳[6]。

2. 成本控制:原奶价格下行推动毛利率提升

2025年上半年,原奶供给出清、供需格局改善(中小企业出清,头部企业份额集中),原奶价格同比下降约5%(数据来源:卓创资讯),推动伊利毛利率提升至36.21%,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32.54%增长3.67个百分点(数据来源:证券之星[3])。毛利率的提升直接增厚了扣非净利润:若按上半年619.33亿元的总收入计算,毛利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增加约6.19亿元的利润。

3. 费用管理:三费占比下降,效率提升

2025年上半年,伊利股份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132.2亿元,三费占营收比为21.35%,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27.61%下降6.26个百分点(数据来源:证券之星[3])。费用下降主要得益于:

  • 营销费用效率提升:通过精准投放(如会员店渠道、线上直播)替代传统广告,降低了单位营销成本;
  • 管理费用优化:数字化转型(如供应链管理系统)降低了运营成本;
  • 财务费用改善:利率下行与债务结构优化,减少了利息支出(上半年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5%[3])。

三、行业环境与竞争地位:头部企业份额集中,长期竞争力凸显

1. 行业环境:原奶供需改善,中小企业出清

乳制品行业经过2023-2024年的原奶供给过剩(存栏量过剩导致价格下跌),2025年进入供给出清期:中小企业因成本控制能力弱、产品创新不足逐步退出市场,头部企业(如伊利、蒙牛)份额持续集中。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CR3(伊利、蒙牛、光明)市场份额较2024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至68.3%。

2. 竞争地位:全品类龙头,多业务协同增长

伊利股份作为国内乳制品全品类龙头,各业务板块均处于行业第一或第二位置:

  • 液体乳:市场份额保持第一(约38%),低温鲜奶增长超20%,常温液奶通过创新产品维持份额;
  • 奶粉:婴配粉市场份额第一(约18%),成人粉份额第二(约15%),奶酪业务增长迅速;
  • 冷饮:市场份额第一(约25%),国内与海外市场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 非乳业务:水饮业务收入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拓展了公司收入边界[6]。

四、未来展望:2025年全年扣非净利润预测与投资逻辑

1. 2025年全年扣非净利润预测

根据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伊利股份归母净利润将达到113.77亿元(同比增长35%[4])。结合上半年扣非70.16亿元的表现,若下半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有望突破115亿元,同比2024年的115.39亿元(剔除商誉减值后)增长约8%-10%(数据来源:雪球[2]、新浪财经[4])。

2. 管理层目标:净利润率9%,分红率不低于70%

伊利管理层在2024年年报业绩说明会上明确提出,2025年将实现9%的净利润率目标(2024年净利润率为8.2%[7])。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将继续推进:

  • 产品结构升级:加大高端产品(如低温鲜奶、功能性奶粉)占比;
  • 成本控制:优化供应链(如原奶自给率提升至30%),降低原材料成本;
  • 费用管理:持续提升费用使用效率,目标三费占比降至20%以下[7]。

此外,管理层承诺2025年分红率不低于70%(2024年分红率为91.4%[7]),按2025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13.77亿元计算,分红金额将超80亿元,股息率预计为4.6%左右(按当前股价30元计算[2])。

3. 投资逻辑:估值性价比与长期增长潜力

  • 估值性价比:当前伊利股份股价对应2025年PE约15倍(数据来源:新浪财经[4]),处于十年估值低位(历史PE中位数为20倍);
  • 分红回报:高分红率(不低于70%)与稳定的股息率(4.6%),适合价值投资者;
  • 长期增长潜力:随着消费升级(如健康化、功能化需求增长),伊利的高端产品(如低温鲜奶、奶酪)将持续贡献增长,海外市场(如东南亚、欧洲)拓展也将成为新的收入来源[6]。

五、结论:扣非净利润高增,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伊利股份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实现31.78%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与费用管理的协同发力。二季度扣非增速进一步提升至49.48%,显示公司盈利能力正在加速回升。展望全年,若保持当前增速,扣非净利润有望突破115亿元,实现8%-10%的同比增长。

从长期看,伊利作为乳制品全品类龙头,凭借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与渠道拓展能力,将持续受益于行业份额集中与消费升级趋势。高分红率(不低于70%)与估值性价比(15倍PE)使其成为价值投资的优质标的。

数据来源
[1] 雪球:伊利股份2025年估值与盈利预测;
[2] 证券之星:伊利股份2025年中报简析;
[3] 新浪财经:伊利股份2025年中报点评;
[4] 投资时报:伊利股份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分析;
[5] 腾讯新闻:伊利股份2025年中报增收不增利解析。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