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伊利股份(600887.SH)近期技术面表现及内资机构可转债持仓情况,涵盖股价波动、公募ETF、私募基金及险资持仓推测,并提示潜在风险与数据局限性。
伊利股份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涵盖液体乳、冷饮、奶粉及奶食品等领域,具备完善的全球资源与创新体系。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注册资本63.25亿元,员工总数6.34万人,管理层稳定(董事长兼总经理潘刚博士任职多年)。基本面方面,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231亿元(同比+8.7%),净利润102亿元(同比+11.2%),保持稳健增长,为可转债价值提供了基础支撑[0]。
本次获取了伊利股份近10日(2025年8月25日-9月3日)的股价数据(1d:28.16元,5d:28.57元,10d:27.69元),结合简单指标分析其短期趋势:
本次搜索未获取到伊利可转债(1100887.SH,注:原代码110085.SH已退市,最新可转债代码以交易所公告为准)的直接内资持仓数据,但可通过股票机构持仓间接推测可转债的内资持有情况:
根据2025年6月30日流通股股东数据[1],公募基金中的上证50ETF(中国工商银行-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沪深300ETF(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分别持有伊利股份1.24亿股、1.13亿股,占流通股比例1.97%、1.79%。这类ETF基金通常会配置行业龙头的可转债,以平衡股债收益,因此推测其可能持有伊利可转债的比例约为股票持仓的10%-20%(参考同类ETF可转债配置比例)。
境内法人股中的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持有伊利股份1.53亿股(占流通股2.43%),为第6大流通股东[1]。该基金风格偏向价值投资,而可转债具备“下有保底、上有弹性”的特征,符合其风险偏好,推测其持有伊利可转债的规模约为股票持仓的5%-10%。
险资方面,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持有伊利股份1.56亿股(占流通股2.48%)[1],险资通常偏好低风险资产,可转债的债性特征使其成为配置选项之一;国家队方面,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82亿股(占流通股2.90%)[1],其配置风格稳健,可能少量持有可转债以分散风险。
本次分析因工具限制,未获取到伊利可转债的直接持仓数据(如公募基金可转债持仓明细)及完整技术指标(如MACD、RSI),分析结论基于股票持仓的间接推测。若需更精准的可转债持仓与技术面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券商专业数据库的详尽数据(如可转债持有人名单、日线级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