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伊利股份技术面与内资机构持仓分析(2025年最新)

深度解析伊利股份(600887.SH)2025年内资机构持仓变化与技术面走势,涵盖股东结构、险资动向、估值分歧及投资建议,助您把握乳业龙头投资机会。

发布时间:2025年9月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伊利股份(600887.SH)技术面与内资机构持仓分析报告

一、内资机构持仓情况分析

(一)最新流通股股东结构(2025年6月30日)

根据2025年半年报披露,伊利股份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内资机构占据核心位置(见表1)。其中,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持有5.39亿股,占比8.56%,为第二大股东;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证金公司)持有1.82亿股,占比2.90%,为第四大股东;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持有1.56亿股,占比2.48%,为第五大股东;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鸿鹄志远私募持有1.53亿股,占比2.43%,为第六大股东。此外,上证50ETF(1.24亿股,1.97%)、华泰柏瑞沪深300ETF(1.13亿股,1.79%)、易方达沪深300ETF(0.80亿股,1.28%)等指数基金合计占比约5.04%,成为内资机构中的重要配置力量。

对比2025年一季度(3月31日)数据,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外资)持股从6.51亿股增加至6.71亿股(占比从10.28%升至10.66%),而内资机构中,证金公司、国丰兴华私募持股保持稳定,中国人寿则从一季度的未进入前十大升至第五位,显示险资对伊利的配置有所增加。

(二)2024年三季度机构持仓变化

2024年三季度,伊利股份披露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为273家,合计持股22.18亿股,占总股本34.84%。其中,公募基金表现分化:

  • 增持:101家公募基金增持,主要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等指数基金,持股增加占比1.99%;
  • 减仓:75家公募基金减仓,主要包括安信灵活配置混合、易方达国企改革混合等主动管理基金,持股减少占比0.14%。

指数基金的增持源于被动跟踪沪深300、上证50等指数的需求,而主动管理基金的减仓则反映了对2024年液奶需求疲软(营收同比下降8.24%)的短期担忧。

(三)重点机构动向解读

  • 险资:中国人寿2025年半年报持股较一季度显著增加,主要基于对伊利高股息(2024年股息率4.3%)及稳健现金流(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217.40亿元,同比增长18.86%)的偏好,符合险资追求低风险、稳定回报的投资逻辑。
  • 私募:国丰兴华私募作为前十大股东中的唯一私募机构,持股稳定,显示其对伊利长期价值(如全球化布局、产品创新)的认可。
  • 指数基金:沪深300、上证50等ETF的持续增持,反映了市场对伊利作为乳业龙头的核心资产属性的共识,认为其能穿越行业周期。

二、技术面分析

(一)短期价格走势

根据最新交易数据(截至2025年9月4日),伊利股份收盘价为28.16元/股(1日),较5日前(28.57元)小幅下跌1.43%,较10日前(27.69元)上涨1.70%,短期呈现震荡整理态势。

(二)估值水平与支撑阻力位

  1. 估值分歧

    • 乐观预期:机构认为,若行业拐点(原奶价格回升、需求修复)出现,伊利的PE有望从当前的14.87倍修复至20倍(乳业龙头的合理PE区间)。基于2025年扣非净利润增长8%的预测(EPS约2.01元),目标价区间为35-40元(20倍PE对应40.2元)。
    • 悲观预期:若需求持续疲软,净利润增速趋零,合理估值或降至15倍,目标价区间为18-25元(15倍PE对应30.15元)。但当前股价(28.16元)已低于此区间,说明悲观预期已部分反映在股价中。
  2. 支撑与阻力

    • 支撑位:当前股价接近2024年四季度的箱体底部(25元左右),且高股息(4.3%)对稳健资金形成强支撑,短期支撑位或在25-26元
    • 阻力位:上方阻力主要来自2024年上半年的震荡区间顶部(35元左右),需行业拐点确认(如原奶价格回升至3.8元/公斤、液态奶收入增速转正)才能有效突破。

(三)技术指标辅助判断

  • MACD:短期MACD指标显示DIFF线与DEA线粘合,处于零轴附近,说明多空双方力量均衡,暂无明显趋势性信号。
  • RSI:相对强弱指数(RSI)约为50,处于中性区间,无明显超买或超卖信号,短期仍将维持震荡。

三、基本面支撑与风险因素

(一)基本面支撑

  1. 业绩韧性

    • 2024年,伊利股份剔除商誉减值后净利润115.39亿元,同比增长12.2%,毛利率稳定在34%-35%,降本增效能力显著;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30.18亿元,同比增长1.35%,终止连续下滑趋势;扣非净利润46.29亿元,同比大增24.19%,主要受益于原奶成本下行(2024年原奶价格同比下降高个位数)及费用优化(销售费用率16.9%,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
  2. 行业趋势

    • 供给端:2024年奶价下跌周期中,行业主动减产,2025年三季度预计供需重归平衡,生鲜乳价格有望回升至3.8元/公斤(2024年约3.11元),带动乳企毛销差改善;
    • 需求端
      • 生育补贴政策扩大,或加速婴配粉需求回暖(2024年龙年出生人口小反弹,澳优羊奶粉市占率目标≥30%);
      • 老龄化趋势(60岁以上群体乳制品消费潜力待释放),成人奶粉市占率连续十年第一;
      • 餐饮场景修复(2025年液态奶收入或恢复至800亿元量级)。
  3. 产品结构优化

    • 高端产品(金典、安慕希等)占比提升至45%+,推动毛利率升至35%以上(2024年整体毛利率34.03%);
    • 第二增长曲线(奶粉、冷饮)贡献增量:奶粉业务(金领冠、澳优)收入同比增长10%+,冷饮业务(须尽欢系列)经过2024年调整后,实现双位数增长。

(二)风险因素

  1. 需求疲软: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8.24%,主因液奶需求疲软;若2025年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如餐饮场景修复缓慢),可能导致营收增速低于目标(10%-15%)。
  2. 库存压力:2023年存货周转天数达45天(低温奶库存12天,保质期21天),若终端动销不及预期,可能引发资产减值损失(2024年喷粉减值损失减少,但仍需警惕)。
  3. 竞争压力:中小乳企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提高,但蒙牛等竞争对手的高端产品布局(如特仑苏)仍对伊利形成压力(2023年蒙牛常温白奶市占率与伊利接近)。

四、结论与投资建议

(一)结论

  • 机构持仓:内资机构(尤其是指数基金、险资)对伊利的配置保持稳定,显示其对长期价值的认可;主动管理基金的短期减仓或反映对需求的担忧,但不改变长期逻辑。
  • 技术面:短期震荡整理,估值处于合理区间(14.87倍PE),高股息提供支撑,需行业拐点确认才能突破阻力位(35元)。
  • 基本面:业绩韧性显著,成本控制与产品结构优化推动盈利改善,行业趋势逐步向好,但需求恢复仍需时间(预计2025年三季度后逐步显现)。

(二)投资建议

  • 稳健型投资者:可关注其高股息(4.3%)及长期价值,在25-26元附近布局,持有至行业拐点确认(如原奶价格回升、液态奶收入增速转正)。
  • 进取型投资者:若原奶价格回升、需求修复信号出现(如2025年二季度液态奶收入增速转正),可逢低加仓,目标价区间为35-40元(20倍PE对应)。
  • 风险提示:需警惕需求疲软、库存压力及竞争加剧的风险,定期跟踪业绩快报(如2025年二季度营收增速)及行业数据(如原奶价格、液态奶终端零售流水)。

数据来源
[0] 券商API数据(公司基本信息、历史股价);
[1] 网络搜索(2025年半年报流通股股东、2024年三季度机构持仓变化);
[2] 网络搜索(2025年业绩预测、行业趋势分析)。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