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伊利股份经销商数量减少分析(2023-2024年)及影响

本报告详细分析伊利股份2023-2024年经销商数量减少的具体数据、核心原因及对公司的影响。探讨宏观经济、行业竞争及公司策略对经销商数量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9月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伊利股份经销商数量变化分析报告(2023-2024年)

一、经销商数量变化的具体数据梳理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伊利股份(600887.SH)2023年以来经销商数量呈现持续减少态势,且2024年上半年减少速度显著加快,具体数据如下:

  • 2023年第四季度:经销商减少426家(相较于2023年第三季度末);
  • 2024年第一季度:经销商减少1230家(累计2023Q4-2024Q1减少1656家);
  • 2024年第二季度:经销商减少2101家(累计2023Q3末-2024Q2末减少3757家,降幅约19.16%);
  • 2024年第三季度:经销商减少258家(累计2024年前9个月减少2359家)。

从季度变化看,2024年上半年(Q1-Q2)是经销商减少的高峰期,单季度减少数量均超过1000家,而第三季度减少速度明显放缓,反映公司渠道调整可能进入收尾阶段。

二、经销商数量减少的核心原因分析

1. 宏观经济与消费环境承压

2024年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总体低迷,乳品作为可选消费品(尤其是礼赠、高端乳品)的需求受到明显抑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年牛奶产量为4079万吨,同比下降2.8%,其中四季度产量同比下降9%,反映乳品消费规模收缩。终端市场动销放缓,经销商盈利空间压缩(如终端竞品打折力度加大,伊利为维护价格体系,营销折扣低于中小品牌),导致部分经销商退出。[1][5][10]

2. 行业产能过剩与竞争格局恶化

乳业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2024年仍处于阶段性供给过剩状态。中小品牌为抢占市场,采取“低价+高折扣”策略,挤压了伊利等龙头企业的渠道空间。伊利为避免陷入“价格战”,选择控制出货量以推动渠道消化库存,导致经销商进货量减少,部分低效经销商因动销缓慢、盈利不足而流失。[1][6][10]

3. 公司主动调整渠道策略

伊利2024年实施**“去库存、提效率”**策略,通过减少对经销商的发货量,推动渠道消化现有库存,提高产品新鲜度。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伊利存货同比减少20%,合同负债(预收经销商货款)减少8.56%,说明渠道备货意愿下降,但公司通过主动控制出货,缓解了库存积压压力。这种策略短期导致经销商数量减少,但长期有助于优化渠道结构,淘汰低效经销商。[3][4][10]

三、经销商数量减少对公司的影响

1. 短期:渠道覆盖收缩与业绩压力

经销商数量减少直接导致公司渠道覆盖范围暂时收缩,部分区域市场份额可能受到影响。2024年伊利营业收入为1153.9亿元,同比下降8.2%,归母净利润为84.5亿元,同比下降18.9%,其中主营业务(液奶、冷饮)下滑是主要原因,而经销商减少导致的出货量下降加剧了业绩压力。[7][9]

2. 长期:渠道效率提升与库存优化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经销商数量减少有助于公司优化渠道结构,提高单经销商的运营效率。2024年伊利管理费用缩减3亿元(同比下降11.67%),其中职工薪酬降幅明显,说明公司通过精简渠道和内部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此外,库存水平的下降(2024年上半年存货同比减少20%)有助于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为后续业绩复苏奠定基础。[3][4]

3. 业绩修复信号:2025年一季度初见成效

2025年一季度,伊利营收增速转正(同比增长1.4%),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2%,主要得益于去库存策略见效成本控制(原奶价格低位,毛利率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说明,经销商数量减少带来的渠道优化已开始释放红利,公司业绩逐步修复。[6]

四、未来展望与应对措施

1. 行业供需格局改善

2024年以来,原奶产量持续下降(全年下降2.8%,四季度下降9%),行业供给出清加速,生鲜乳价格止跌回升的拐点可能在2025年第二季度出现。供需格局的改善将缓解终端竞争压力,为伊利等龙头企业提供价量齐升的机会。[5]

2. 产品创新与结构升级

伊利将奶粉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极,2024年奶粉及奶制品收入同比增长8.7%(四季度增长18.7%),成人奶粉市场份额达24%(稳居细分市场第一)。此外,公司在风味奶、高端液奶等领域的创新(如金典、安慕希系列)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吸引消费者,推动经销商动销。[2][6]

3. 强化上游供应链管理

伊利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合作,优化原奶采购成本(2024年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并加强供应链信息化建设,提高库存管理效率。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降低经销商的进货成本,提高其盈利空间,吸引优质经销商加入。[3][9]

结论

伊利股份经销商数量减少是宏观经济下行、行业产能过剩、公司主动调整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渠道优化、库存减少和成本控制已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随着行业供需格局改善和消费复苏,伊利作为乳业龙头,有望借助其产品创新能力和上游优势,实现业绩的稳步修复。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及公开财报信息[1][2][3][4][5][6][7][8][9][10],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逻辑推导。)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