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4.8亿元,同比下滑329.7%。报告分析其新能源转型滞后、内部管理短板及行业竞争加剧是主因,并提出转型建议。
广汽集团(601238.SH)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面临着新能源转型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业绩出现显著下滑。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首次出现大额亏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本报告将从财务表现、亏损原因、行业竞争力、市场反应等维度,对广汽集团的亏损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展望。
根据广汽集团2025年中报数据[0],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母净利润)-34.8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16亿元由盈转亏,同比下降329.7%。这一亏损规模远超公司此前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18.2亿元至-26亿元),说明公司经营状况恶化速度超出预期。
从季度数据看,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亏损7.3亿元,第二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27.5亿元(-34.80亿元+7.3亿元),亏损幅度环比增长276.7%,显示公司盈利能力在第二季度加速恶化。
回顾2024年,广汽集团的业绩已出现明显下滑。根据公司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2],全年归母净利润仅为8亿元至12亿元,同比下降72.91%至81.94%;更能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扣非净利润则亏损33亿元至47亿元,同比减少68.73亿元至82.73亿元。这意味着,广汽集团的主营业务在2024年已陷入亏损,盈利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如股权转让等),盈利质量大幅下降。
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汽车行业的核心赛道,但广汽集团的转型进程明显滞后,成为亏损的主要原因:
从行业竞争力看,广汽集团的核心盈利能力指标在行业内排名显著靠后。根据行业排名数据[0]:
这些指标显示,广汽集团的资产利用效率、成本控制能力与股东回报水平均处于行业下游,竞争力大幅下降。
市场对广汽集团的亏损情况反应负面。根据最新股价数据[0],公司当前股价为7.65元/股,较10天前(7.89元/股)下跌3.04%,较5天前(7.85元/股)下跌2.55%。近30天内,股价呈现持续下跌趋势,反映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心不足。
广汽集团的亏损是新能源转型滞后、内部管理短板与行业竞争加剧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营业务(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盈利能力恶化,是导致亏损的核心原因;非经常性损益的减少(如2025年上半年无重大股权转让)则进一步加剧了亏损。
公司若要扭转亏损局面,需采取以下措施:
尽管当前亏损严重,但广汽集团作为国内大型车企,具备较强的技术与资源储备。若能及时调整战略,加快转型步伐,有望逐步改善业绩,恢复投资者信心。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与网络搜索,其中API数据[0],网络搜索数据[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