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亏损持续扩大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蔚来汽车(NIO.NYSE/09866.HK)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端品牌代表,2024年实现销量22.2万辆(同比增长38.7%)、营收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的亮眼成绩,但净亏损仍扩大至224.02亿元(同比增长8.1%),第四季度单季亏损更是高达71.12亿元(同比增长32.5%)。本文从收入结构、成本投入、费用管控、市场竞争等维度,深入分析其亏损持续扩大的核心原因。
二、亏损扩大的核心原因分析
(一)收入端:销量与营收增长但增速放缓,高端市场瓶颈显现
蔚来2024年销量22.2万辆,同比增长38.7%,但相较于2023年50%+的增速明显放缓;营收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低于销量增速(38.7%),说明单车均价有所下降。其核心原因在于:
- 高端纯电市场增量有限:蔚来主品牌聚焦3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该市场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比例仅约10%(2024年约60万辆),蔚来22万辆的销量已占该细分市场的37%,增长空间趋于饱和。
- 竞争加剧导致价格压力:传统车企(如奔驰EQ系列、宝马iX3)与新势力(如理想L系列增程式混动、小鹏G6/G9纯电)均在高端市场发力,理想2024年销量37万辆(远超蔚来),其增程式混动车型因解决续航焦虑更受消费者青睐,挤压了蔚来的市场份额。
(二)成本端:研发与换电网络投入过高,多品牌战略初期成本拖累
蔚来的亏损并非源于“卖得少”,而是“花得多”,核心成本投入集中在研发、换电网络、多品牌战略三大领域:
- 研发投入仍居行业高位:2024年研发投入130.37亿元(同比减少10%),虽较2023年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小鹏(约60亿元)、理想(约50亿元)。蔚来将研发集中在自研芯片(神玑NX9031)、换电技术、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这些投入短期内难以转化为营收,但长期有助于提升技术壁垒(如换电技术专利数量居行业第一)。
- 换电网络的重资产负担:蔚来累计建成超2300座换电站(2024年新增约500座),年运营成本超30亿元(包括换电站维护、电池采购、人力成本)。换电模式提升了用户体验(如3分钟换电),但重资产投入导致运营效率低下,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盈利(换电站单站年营收约100万元,仅覆盖部分成本)。
- 多品牌战略的初期投入:2024年蔚来推出**乐道(家庭智能电动)、萤火虫(高端小车)**等新品牌,这些品牌的独立研发(如乐道L60的平台开发)、渠道建设(如乐道400余家新门店)初期成本高,短期内难以贡献利润,反而增加了公司的财务负担(如新品牌营销费用占销售费用的20%以上)。
(三)费用管控:销售与行政费用远超同行,效率低下
蔚来的销售与行政费用(SG&A)是其亏损的重要推手。2024年SG&A达157亿元,折合每台车7.1万元,远高于小鹏(3.6万元)、理想(2.4万元)(数据来源:新浪财经)。其原因包括:
- 高端品牌的服务投入:蔚来为维持高端形象,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服务网络(如换电站、线下体验店)、提供增值服务(如免费换电、道路救援),这些服务成本均计入SG&A。
- 新品牌的营销支出:乐道L60、萤火虫等新品牌的上市推广(如线上广告、线下活动)增加了营销费用,2024年营销费用占SG&A的比例达35%(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
- 人力成本高企:蔚来销售人员数量超1.5万人(其中新品牌销售人员占比40%),人均薪酬约20万元/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5万元/年)。
(四)利润端:毛利率改善但亏损仍扩大,盈利目标延期
2024年蔚来的毛利率有所改善(整车毛利率从2023年的9.5%提升至12.3%,综合毛利率从5.5%提升至9.9%),主要得益于电池成本下降(宁德时代电池价格下跌15%)和规模效应(销量增长分摊固定成本)。但由于研发、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研发+SG&A占营收的比例达43%),净利润仍亏损224.02亿元。
蔚来的盈利目标多次延期:2023年原计划四季度盈利,因研发费用高企落空;2024年目标再次推迟至2025年四季度(李斌在2024年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说明公司的盈利压力仍大。
(五)现金流压力: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扩大,融资能力受影响
2024年蔚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78.49亿元(同比扩大5倍),主要源于研发、销售费用的增加以及换电网络的投入。现金流压力加大可能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如2025年以来蔚来股价下跌20%,市值缩水至147亿美元),进而影响未来的研发与扩张计划。
三、结论与展望
蔚来亏损持续扩大的核心逻辑是:收入端增速放缓(高端市场瓶颈)+ 成本端重资产投入(研发、换电、多品牌)+ 费用管控效率低下(SG&A过高)。
未来,蔚来需通过以下方式改善盈利状况:
- 降本增效:优化研发投入(聚焦核心技术,减少非必要研发)、降低销售费用(如优化营销渠道、减少低效广告);
- 加速多品牌盈利:推动乐道、萤火虫等新品牌的销量增长(2025年目标销量44万辆,其中新品牌占比50%),提升其毛利率(目标2025年新品牌毛利率达15%);
- 换电网络规模化:增加换电站的利用率(如与第三方合作开放换电服务),降低单站运营成本(目标2025年单站年营收提升至150万元);
- 提升高端市场竞争力: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纯电车型(如2025年上市的ET9行政旗舰),优化产品结构(如增加混动车型选项),应对理想等对手的竞争。
若能实现上述目标,蔚来有望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并在2026年全面盈利(李斌的最新规划)。但需警惕市场竞争加剧、成本控制不及预期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