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经销商数量减少原因分析:行业环境与战略调整

本文深入分析伊利股份经销商数量减少的四大原因:行业消费疲软、公司运营压力、市场竞争加剧及战略优化。探讨其对乳制品市场的影响及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伊利股份经销商数量减少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伊利股份(600887.SH)作为国内乳业龙头,近年来经销商数量呈现连续大幅减少的趋势。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经销商数量约1.72万家,较2023年末的1.95万家减少约2300家;近三个季度(2024年一至三季度)累计减少3757家(数据来源:iFind、同花顺)。经销商是企业连接终端市场的核心渠道,其数量变化直接反映公司经营状态与市场竞争力。本文从行业环境、公司运营、市场竞争、战略调整四大维度,深入分析经销商数量减少的根本原因。

二、核心原因分析

(一)行业环境:消费需求疲软,乳制品市场进入“存量博弈”

  1. 宏观经济下行,消费意愿收缩
    乳制品属于可选消费品,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消费者对非必需消费品的购买意愿下降。尤其是礼赠场景(如节日、走亲访友)的乳制品消费大幅减少(新闻[3]),导致终端销量下滑。
    据行业统计,2024年上半年乳制品行业整体销量同比下降约5%(数据来源: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伊利作为行业龙头,未能独善其身,终端动销速度减慢,经销商进货积极性受挫。

  2. 消费结构升级:“高切低”与“平替”现象凸显
    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健康、营养、便捷的乳制品(如低温奶、有机奶),而传统常温奶的需求逐渐饱和。同时,“高切低”(高端产品向中低端产品转移)与“平替”(用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替代高端产品)现象加剧,导致伊利等传统品牌的高端产品(如金典、安慕希)销量增长乏力(新闻[6])。
    终端动销慢、盈利空间压缩(如高端产品折扣力度加大),使得经销商对伊利产品的信心下降,进而选择减少进货或退出合作。

(二)公司运营:库存压力与业务表现疲软,渠道信心崩塌

  1. 主动去库存,控制发货量
    为缓解终端库存压力,伊利2024年以来采取**“主动去库存”**策略,减少对经销商的发货量。据华创证券分析,2024年二季度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终端需求弱叠加公司主动去库梳理渠道”(新闻[3])。
    库存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伊利存货同比减少20%(新闻[1]),说明公司通过控制发货量,推动渠道消化现有库存。但这一策略直接导致经销商进货量减少,部分中小经销商因无法维持运营而退出。

  2. 核心业务增长乏力,第二增长极尚未形成
    伊利的核心业务液态乳(占总收入约60%)增长陷入停滞:2024年一季度液态乳销售额同比增长不足1%(新闻[4]),主要原因是传统常温奶需求饱和,而低温奶等新兴品类的竞争力不足(如与光明、新希望等企业的低温奶产品相比,伊利的差异化优势不明显)。
    作为第二增长极的奶粉业务(包括婴幼儿奶粉与成人奶粉),虽占据成人奶粉市场24%的份额(新闻[8]),但受新生儿出生率持续下滑(2023年出生率降至6.77‰)影响,婴幼儿奶粉销量增长缓慢;成人奶粉虽有潜力,但市场教育与产品创新不足,未能有效拉动整体业绩。
    此外,冷饮、奶酪等业务表现不佳(新闻[4]),海外业务(如澳优)增长仅10%(新闻[4]),进一步加剧了经销商对公司未来增长的担忧。

(三)市场竞争:新兴品牌崛起,传统龙头竞争力下降

  1. 新兴品牌抢占市场份额
    近年来,主打健康、个性化的新兴乳制品品牌(如简爱、君乐宝、认养一头牛)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这些品牌通过“短平快”的营销方式(如直播、社区团购)、更贴合需求的产品(如无糖酸奶、有机奶),抢占了伊利等传统品牌的市场份额。
    例如,简爱的“0添加”酸奶系列,凭借健康标签在年轻群体中快速渗透;认养一头牛通过“牧场直供”的概念,打造“新鲜、透明”的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家庭消费者。这些新兴品牌的崛起,使得经销商有了更多选择,部分经销商转向代理利润更高、增长更快的新兴品牌。

  2. 传统品牌竞争力下降
    伊利的产品结构仍以传统常温奶为主,缺乏差异化创新。例如,金典、安慕希等高端产品的“溢价能力”逐渐减弱,消费者对其“高端”标签的认可度下降;而低温奶、有机奶等新兴品类的研发与推广速度滞后于竞争对手(如光明的低温奶市场份额约15%,高于伊利的10%)。
    此外,伊利的渠道策略仍以传统经销商体系为主,对新兴渠道(如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的布局较慢,未能有效触达年轻消费者,导致终端流量流失。

(四)战略调整:优化渠道结构,淘汰低效经销商

伊利近年来提出“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推进“渠道优化”与“效率提升”。为提升渠道效率,公司可能在淘汰低效经销商(如销量小、回款慢的中小经销商),将资源集中于优质经销商(如具备终端运营能力、能覆盖新兴渠道的经销商)。
据新闻[5]显示,2024年三季度经销商数量较2023年末减少约2300家,其中大部分为中小经销商。这一调整虽短期导致经销商数量减少,但长期有助于提升渠道集中度与运营效率。

三、结论与展望

伊利经销商数量减少是行业环境、公司运营、市场竞争、战略调整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核心矛盾在于: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新兴业务未能形成有效支撑,市场竞争力下降,导致经销商对公司未来信心不足

展望未来,伊利需通过产品创新(如加强低温奶、有机奶、功能性乳制品的研发)、渠道转型(如布局新兴渠道、提升终端运营能力)、战略聚焦(如强化奶粉业务的增长极地位),重塑市场竞争力。若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经销商数量减少的趋势有望得到缓解,渠道体系将更加健康、高效。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开财报、券商研报及媒体报道,分析基于2023-2024年数据,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好转(同比增长24%),但经销商数量仍在减少,需持续跟踪后续数据。)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