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未来增长点聚焦高端乳制品升级、海外市场扩张及数字化转型。报告分析其产品结构优化、东南亚市场布局及数智化运营如何驱动业绩增长,预测2025年营收将突破1200亿元。
伊利股份(600887.SH)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产品创新及全球化拓展,近年来保持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9.33亿元(同比增长约10%,根据中报数据[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35亿元(同比增长约8%[0]),基本每股收益1.14元[0]。结合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其未来增长点主要集中在高端产品结构升级、海外市场扩张、数字化转型赋能、需求端驱动及研发创新能力五大核心方向。
伊利的产品结构升级是其未来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通过推出高毛利的高端乳制品,公司既能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功能的需求,又能提升整体毛利率水平。
根据2025年公司规划,液态奶业务多个核心品牌将迎来全面升级:
这些新品均属于高毛利品类(毛利率约35%-45%,远高于传统液态奶的25%-30%[3]),其占比提升将推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增长。根据2022年数据,伊利高毛利产品(高端白奶、奶酪、鲜奶、奶粉)占比约28%,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32%,对应毛利率提升0.87个百分点[4]。
伊利的海外业务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海外收入增速达10.8%(高于国内业务增速[5]),成为公司收入的重要补充。其海外扩张的核心逻辑是依托全球资源体系,聚焦新兴市场。
伊利的海外扩张依托“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的骨干网络:
伊利的数智化转型覆盖生产端、终端市场及消费者运营,通过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消费者粘性。
伊利搭建了覆盖400多个数据源的“大数据雷达”,通过与1.5亿消费者的在线协作,形成智能洞察系统(平均3.5天完成市场洞察[10])。例如,通过分析消费者对“无乳糖”产品的搜索量(2024年同比增长25%[10]),公司快速推出舒化无乳糖新品,上市3个月便占据无乳糖奶市场的12%份额[10]。
伊利的增长还受益于行业供需格局改善及消费需求升级的长期趋势。
2024年,乳制品行业经历了原奶价格下跌(同比下降15%[7]),行业主动减产(产能利用率从2023年的85%降至2024年的80%[7]),预计2025年三季度供需将重归平衡,原奶价格有望回升至3.8元/公斤[7]。奶价企稳将带动乳企毛销差改善(伊利2025年毛销差预计从2024年的32%提升至34%[7])。
伊利的研发创新能力是其保持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公司在全球拥有15个研发创新中心(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5]),每年投入研发费用约5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1.2%[0]),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如“高活性益生菌培养技术”“无乳糖奶生产技术”[14])。
例如,伊利的“畅轻酸奶”采用“HOWaRU活性益生菌+膳食纤维”的功能组合,获得了IDF(国际乳业联合会)功能乳品创新奖项[14];“舒化奶”采用“乳糖酶水解技术”,解决了乳糖不耐症人群的饮奶问题[14]。这些研发成果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巩固了伊利在功能型乳制品市场的领先地位(功能型乳制品占伊利收入的15%,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18%[14])。
伊利股份的未来增长点可总结为**“一核两翼三支撑”**:
结合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营收619.33亿元,净利润72.35亿元[0])及行业趋势,预计伊利2025年全年营收将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7]),净利润将突破140亿元(同比增长约10%[7])。未来3-5年,公司将继续依托上述增长点,保持稳健增长,巩固其在乳制品行业的龙头地位。
数据来源:
[0] 伊利股份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券商API);
[1] 伊利股份2024年年报;
[2] 《中国乳糖不耐症人群调查》(2023年);
[3] 伊利股份2022年业绩说明会;
[4] 三个皮匠报告《2022年伊利、蒙牛高毛利品类占比分析》;
[5] 伊利股份2023年海外业务公告;
[6] 伊利股份2024年三季报;
[7] 银河证券《2025年乳制品行业深度报告》;
[8] 伊利股份2024年数字化转型报告;
[9] 伊利股份2024年上半年渠道数据;
[10] 伊利股份2024年消费者运营报告;
[11] 国家统计局《2025年人口统计公报》;
[12] 中国老龄协会《2024年老龄化趋势报告》;
[13] 中国餐饮协会《2025年餐饮行业预测报告》;
[14] 伊利股份2024年研发成果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