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分析伊利股份2025年上半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56.5天),包括计算公式、历史趋势、行业对比及风险提示,揭示其在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与资金运营效率。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ays Payable Outstanding, DPO)是衡量公司占用供应商资金时间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
[ \text{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frac{\text{应付账款平均余额} \times 360}{\text{营业成本}} ]
其中,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取期间期初与期末余额的平均值(若缺乏期初数据,用期末余额近似);营业成本为期间内公司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总额。
根据券商API数据[0],伊利股份(600887.SH)2025年半年度财务数据如下:
由于缺乏2025年初(2024年末)应付账款数据,暂用期末余额近似计算半年度应付账款平均余额(注:若用全年数据,需补充2024年末应付账款):
[ \text{应付账款平均余额} \approx 12,432,620,114.86 \text{元} ]
[ \text{全年营业成本} \approx 39,509,196,192.71 \times 2 = 79,018,392,385.42 \text{元} ]
[ \text{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frac{12,432,620,114.86 \times 360}{79,018,392,385.42} \approx 56.5 \text{天} ]
根据网络搜索数据[1],伊利股份2011-2019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稳定在50-62天区间,处于乳制品行业中游偏上水平(同期行业平均约45-55天)。2025年上半年计算结果(56.5天)符合历史趋势,说明公司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保持稳定。
伊利作为全球乳制品龙头企业(2024年营收超1,200亿元),采购规模庞大(主要原材料为牛奶、包装材料等),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低。供应商为维持与伊利的合作关系,通常愿意提供较长的付款期,这是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较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存货周转天数(DIO)共同构成现金循环周期(CCC):
[ \text{现金循环周期} = \text{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text{存货周转天数} - \text{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根据历史数据[2-5],伊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仅2-3天(因公司对经销商的收款政策严格,多为现款现货),存货周转天数35-40天(乳制品保质期短,库存周转快)。因此,现金循环周期约为**-15至-20天**(如2013年:2+35-56=-19天),意味着公司可占用供应商资金用于生产运营,资金压力极小。
乳制品行业集中度高,伊利、蒙牛、光明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伊利作为行业龙头,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高于蒙牛(约45-55天)、光明(约40-50天),反映其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根据伊利2025年半年度财务数据(应付账款124.33亿元,营业成本395.09亿元),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仍保持在历史区间内。结合公司的规模优势、资金状况(2025年中报货币资金175.55亿元)及行业地位,预计未来3-5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将维持50-65天的稳定水平。
伊利股份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反映其在供应链中的强势地位及卓越的资金运营效率。较长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不仅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还提高了股东回报率(ROE)——根据行业排名数据[1],伊利ROE始终位于行业前20%(2024年ROE约15%)。
综上,伊利股份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稳定表现,是其作为乳制品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投资者评估其资金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