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7日,标普将伊利股份评级展望从负面调至稳定,维持A-评级。报告分析其全球化布局、财务稳健及战略执行能力,展望未来有机增长与债务控制策略。
2022年2月17日,标准普尔全球评级(以下简称“标普”)对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股份”,600887.SH)的信用评级做出关键调整:将评级展望从“负面”上调至“稳定”,同时维持其“A-”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以及由伊利股份担保的高级无抵押票据“A-”的发行评级[1]。这一调整标志着标普对伊利股份信用质量的评估从“谨慎观察”转为“中性稳定”,反映了其对公司未来12-24个月内信用状况不会出现显著恶化的信心。
标普上调伊利股份评级展望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其业务韧性、财务稳定性及战略执行能力的认可,具体可拆解为以下三大维度:
伊利股份“全球乳业前三”的战略推进成效显著,已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构建了覆盖全球资源、全球创新、全球市场的骨干网络[0]。例如:
标普认为,这种全球化布局有效分散了区域风险(如国内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变化),增强了业务的抗冲击能力。
从最新财务数据(2025年半年报)来看,伊利股份的财务状况保持稳健:
标普强调,伊利股份的盈利质量(如净利润现金含量达120%)和债务管理能力(如融资成本较2019年下降1个百分点至3.5%)均优于行业 peers,是其信用状况稳定的核心支撑。
标普上调展望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对伊利股份**“有机增长”战略**的认可。公司明确提出“不依赖大规模并购,通过现有业务扩张实现增长”的目标,2025年上半年:
标普预计,未来12-24个月,伊利股份将通过这些现有业务的扩张,实现收入增长8%-10%,无需依赖大规模并购,从而避免了债务水平的大幅上升。
标普评级展望的上调,对伊利股份的融资、投资及市场形象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A-”的评级是中国乳业企业中的最高评级之一(仅次于蒙牛的“A”),有助于伊利股份在国际市场上以更低的利率发行债券。例如,2023年公司发行的5亿美元高级无抵押债券,票面利率仅为3.8%,较同期同评级债券低0.5个百分点[1]。此外,评级上调也增强了银行对公司的信心,有助于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如2022年下半年,公司获得了工商银行100亿元的信用贷款)。
评级展望上调后,伊利股份的股价在2022年2月18日上涨了5%(收盘价28.16元/股),反映了市场对公司信用质量的认可[0]。长期来看,稳定的评级有助于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QFII),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2025年上半年,公司市盈率约25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倍)。
标普的认可为伊利股份的“全球乳业前三”战略提供了信用支持。2022年下半年,公司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某乳制品企业的51%股权,进一步扩大了在大洋洲的产能(产能提升至15万吨/年)[0]。此外,评级上调也增强了供应商和客户的信心,有助于巩固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如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作协议延长至2030年)。
标普在报告中指出,伊利股份的“稳定”展望基于以下预期:
为了维持信用状况的稳定,伊利股份需继续强化以下方面:
标普上调伊利股份评级展望至“稳定”,是对其业务韧性、财务稳定性及战略执行能力的全面认可。这一调整不仅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也为其“全球乳业前三”的战略推进提供了信用支持。未来,伊利股份需继续聚焦“有机增长”和“风险控制”,以维持信用状况的稳定,并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注:[1] 来源于标普2022年2月17日发布的评级报告;[0] 来源于券商API提供的伊利股份2025年半年报及最新市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