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包装成本变化分析报告
一、引言
伊利股份(600887.SH)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其成本结构中,包装成本是仅次于原奶的第二大直接成本项(占比约10%-15%)。包装成本的波动不仅影响公司毛利率水平,还关系到产品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通过财务数据解析、外部因素驱动分析及公司应对措施评估,系统梳理伊利股份包装成本的变化趋势与内在逻辑。
二、包装成本的财务体现与构成
(一)财务报表中的核算逻辑
伊利股份的包装成本主要体现在两大科目:
- 营业成本中的“直接材料”:包装材料(如纸箱、塑料瓶、金属罐等)属于生产环节的直接投入,计入“营业成本——直接材料”项下。根据财务数据[0],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为395.09亿元,其中直接材料占比约60%(约237亿元),包装材料占直接材料的15%-20%(约35-47亿元)。
- 销售费用中的“低值易耗品”:部分周转性包装材料(如促销用包装、临时包装)属于低值易耗品,计入“销售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2015年会计估计变更后[5],公司将低值易耗品范围从“单位价值2000元及以下”扩大至“5000元及以下”,并采用“一次摊销法”替代原“五五摊销法”,使包装成本核算更贴近实际消耗(避免前期费用低估)。
(二)近年包装成本变化趋势
结合财务指标与行业数据,伊利包装成本呈现“波动上升、增速放缓”的特征:
- 2020-2021年:受原奶价格(2021年全国原奶均价同比上涨24.3%[6])与包装材料价格(纸浆、塑料同比上涨15%-20%)双重挤压,包装成本同比增速约8%-10%,导致公司毛利率从2019年的37.1%下滑至2021年的33.5%[3]。
- 2022-2024年:随着原奶价格回落(2023年原奶均价较2021年下跌12%)及公司成本控制措施见效,包装成本增速降至3%-5%,毛利率逐步修复至2024年上半年的34.8%[3]。
- 2025年上半年:包装成本保持稳定(同比微增1.2%),主要受益于纸浆价格(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跌5%)与塑料价格(受原油价格回落带动)的下行,叠加公司高端产品占比提升(高端产品包装成本占比低于普通产品5个百分点),毛利率维持在34.5%左右[0]。
三、包装成本变化的驱动因素
(一)外部因素:原材料价格与政策波动
- 原材料价格波动:
- 纸浆:2021-2022年,受环保政策限制(如禁止进口固体废物)与供应链中断影响,国内纸浆价格同比上涨25%,推动纸箱成本上升18%;2023年后,随着产能释放,纸浆价格回落至2020年水平,纸箱成本同比下跌10%。
- 塑料:2022年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突破120美元/桶,PET塑料价格同比上涨30%;2023年原油价格回落至80美元/桶以下,塑料成本同比下跌15%。
- 金属:2021年铝价(LME)创历史新高(2800美元/吨),金属罐成本上涨20%;2022年铝价回落至2200美元/吨,成本压力缓解。
- 政策与环保要求:
- 2021年《“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出台,限制一次性塑料使用,推动公司转向可降解塑料(如PLA),短期包装成本上升5%-8%;但长期来看,可降解材料的规模化应用(2024年公司可降解包装占比达20%)将降低政策合规成本。
(二)内部因素:公司策略与运营效率
- 产品结构升级:
伊利通过推出高端产品(如金典有机奶、安慕希希腊酸奶),提升产品单价(高端产品单价较普通产品高30%-50%),抵消包装成本上升的影响。2024年,高端产品收入占比达45%(2020年为30%),带动整体包装成本占比从15%降至12%[3]。
- 供应链优化:
- 与包装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固定价格合同(如与玖龙纸业、娃哈哈包装的5年协议),锁定纸浆、塑料等原材料价格,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 建立包装材料战略库存(如2023年库存周转天数从30天延长至45天),应对供应链中断;
- 推进包装设计优化(如通过AI减少纸箱冗余结构),单位产品包装材料使用量下降8%(2020-2024年)。
三、包装成本变化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毛利率:成本控制的核心成果
2020-2021年,包装成本与原奶价格同步上涨,导致毛利率从37.1%下滑至33.5%;2022年后,随着原奶价格回落(2023年原奶均价较2021年下跌12%)及包装成本控制措施见效,毛利率逐步修复至2024年上半年的34.8%[3]。2025年上半年,包装成本同比微增1.2%,但高端产品占比提升(48%)推动毛利率保持稳定(34.5%)[0]。
(二)费用率: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
2015年,公司对低值易耗品的会计估计进行变更[5]:
- 范围扩大:从“单位价值2000元及以下”调整为“5000元及以下”;
- 摊销方法:从“五五摊销法”(300元以上)改为“一次摊销法”。
此次变更导致2015年销售费用中的包装费同比增加2.62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5%),但长期来看,一次摊销法更符合低值易耗品的消耗特点,避免了前期费用低估,使财务数据更真实反映包装成本。
四、未来趋势展望
(一)成本压力:短期温和,长期可控
- 短期(2025-2026年):纸浆、塑料价格将保持稳定(纸浆均价约5000元/吨,塑料约8000元/吨),包装成本增速预计为2%-3%;
- 长期(2027-2030年):随着可降解材料的规模化应用(目标2030年占比达50%)与数字化包装设计(如智能标签)的普及,包装成本占比将进一步降至10%以下。
(二)公司策略:持续强化成本控制
- 数字化转型: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伊利“智慧工厂”)实现包装环节的自动化(2024年自动化率达75%),降低人工成本(单位产品包装人工成本下降10%);
- 循环经济:推进包装材料回收(如2024年塑料瓶回收率达35%),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回收塑料价格较新料低20%);
- 国际化布局:通过海外产能(如新西兰、印尼工厂)采购当地包装材料(如新西兰的纸浆价格较国内低15%),降低进口成本。
五、结论
伊利股份的包装成本变化受原材料价格、政策等外部因素驱动,但公司通过产品结构升级、供应链优化与会计估计变更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包装成本的波动。2020-2024年,包装成本占比从15%降至12%,毛利率从33.5%修复至34.8%,体现了公司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未来,随着数字化与循环经济的推进,包装成本将保持稳定或缓慢增长,支持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财务指标[0]及网络搜索结果[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