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原料成本变化分析报告
一、引言
伊利股份(600887.SH)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其原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超过60%,其中原奶、包装材料、添加剂等核心原料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本文通过财务数据、行业研报及市场新闻,从原料成本构成、历史变化趋势、成本控制措施及对利润的影响等角度,系统分析伊利股份原料成本的变化情况。
二、主要原料成本构成及占比
根据伊利股份2023-2024年财报及行业调研数据,其原料成本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 原奶:占原料成本的40%-45%,是最核心的成本项(如液态奶、奶粉等产品的主要原料);
- 包装材料:占比20%-25%,包括纸箱、塑料瓶、铝箔等(冷饮、液体乳的包装成本较高);
- 添加剂及其他:占比15%-20%,包括糖、乳清粉、香精等(奶粉、酸奶等产品的辅助原料)。
三、原料成本历史变化趋势(2021-2024年)
1. 原奶价格:持续下行,推动成本降低
- 价格波动:2021年以来,国内原奶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从2021年的4.2元/公斤跌至2024年的3.2元/公斤(同比下降23.8%),2025年初进一步跌至3.1元/公斤(接近牧场现金成本线3元/公斤)。
- 对伊利的影响:原奶价格下降直接降低了伊利的采购成本。据2024年三季报,伊利毛利率为34.81%,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其中原奶价格下降贡献了约1.2个百分点的毛利率提升(研报数据)。
2. 包装材料:供给过剩,价格持续下跌
- 纸箱:2023年以来,国内纸箱产能过剩,价格从2022年的5500元/吨跌至2024年的4000元/吨(同比下降27.3%);
- 塑料瓶:受原油价格下跌(2024年布伦特原油均价较2023年下降15%)影响,塑料原料价格下跌约10%,推动包装成本降低。
- 对伊利的影响:包装材料成本下降使得伊利2024年上半年冷饮、液体乳业务的包装成本同比减少约8%,缓解了营收下滑的压力(2024年上半年冷饮营收下滑12%,但包装成本控制使得该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
3. 添加剂及其他:国际供给增加,成本小幅下降
- 糖:2024年国际糖价因巴西、印度等主产国增产,较2023年下降18%,伊利的糖采购成本同比减少约15%;
- 乳清粉:受进口关税降低及全球供给过剩影响,2024年乳清粉价格较2023年下降10%,推动奶粉业务成本降低。
四、成本控制措施及效果
伊利股份通过供应链整合、产品结构优化及降本增效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原料成本控制能力:
- 保底收购政策:与合作牧场签订长期协议,以高于市场价10%-15%的价格收购原奶,确保供应链稳定的同时,锁定原奶采购成本(2024年原奶采购成本较市场均价低5%);
- 高端化产品占比提升:金典、安慕希等高端产品占比从2023年的38%提升至2024年的45%,这些产品的毛利率(约40%)高于普通产品(约30%),间接拉动整体毛利率提升;
- 费用管控:2024年销售费用率为19.26%,同比仅上升1.61个百分点(低于营收下滑幅度),管理费用率保持在4%以下,有效对冲了原料成本波动的影响。
五、对利润的影响
原料成本下降及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直接推动伊利股份净利润增长:
- 2024年三季报:归母净利润108.68亿元,同比增长15.87%(营收同比下降8.59%),其中原料成本下降贡献了约60%的净利润增长(东方财富网股吧数据);
- 2024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8.15%,但营收下滑幅度(约10%)大于净利润,主要因营业成本控制较好(营业成本同比仅下降5%,但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拉动毛利率上升)。
六、未来展望
- 原奶价格压力:2024年奶牛存栏量下降1.2%,预计2025年下半年原奶供需平衡改善,价格或温和上涨(预计涨幅3%-5%),将给伊利的原料成本带来一定压力;
- 包装材料价格:随着纸价、塑料价格的企稳,包装成本下降空间有限;
- 应对策略:伊利将继续强化供应链一体化(如扩大自有牧场规模)、产品高端化(如推出更多有机奶、功能奶产品)及降本增效(如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以应对原料成本上涨的压力。
结论
伊利股份原料成本在2021-2024年期间呈持续下降趋势,主要受益于原奶、包装材料等核心原料价格的下跌及公司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原料成本下降推动了毛利率提升及净利润增长,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未来,随着原奶价格的温和上涨,伊利需通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供应链管理,保持原料成本的控制能力,确保盈利能力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