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伊利股份便利店渠道收入占比(约10%-15%),探讨其作为近场零售核心抓手的战略意义,结合行业数据与竞品对比,展望未来增长趋势与风险。
便利店作为“近场零售”的核心场景之一,凭借“便捷性”和“即时性”成为快消品企业争夺终端流量的关键战场。对于伊利股份(600887.SH)而言,其作为乳制品行业龙头,渠道布局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市场渗透率和消费者触达效率。本文基于公司公开信息、行业报告及渠道发展趋势,对伊利股份便利店渠道的收入占比及战略价值进行系统分析。
根据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及投资者关系回复,伊利的销售模式以经销渠道为主、直营渠道为辅:
从渠道类型看,传统线下渠道(含便利店)是伊利的“基本盘”。公司董秘在2021年明确表示:“除电商渠道占比较小外,商超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占比均较高。”这意味着,便利店作为传统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入贡献远高于电商渠道(电商占比约5%以下)。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便捷性”的要求提升,便利店的“社区化”“高频次”特征与乳制品(如常温奶、冷饮、奶酪棒)的“日常消费”属性高度匹配。例如,伊利的“巧乐兹”冷饮、“金典”常温奶、“妙可蓝多”奶酪棒等产品,均是便利店的畅销SKU,满足消费者“即买即食”或“应急采购”的需求。
尽管电商渠道增长迅速,但乳制品的“重体验”“易破损”特性(如低温奶、冰淇淋)限制了其线上渗透率。便利店作为“线下流量入口”,能有效弥补电商的不足,提升终端覆盖密度。伊利2024年半年报提到:“近场零售得到蓬勃发展,餐饮行业的发展为乳企提供了多元化的增长机会。”便利店正是近场零售的核心场景之一。
2024年,伊利主动调整渠道库存,推动“去库存”与“终端动销”协同。便利店作为“短链路”渠道,能快速反馈市场需求,帮助企业优化库存结构。例如,伊利2024年三季度液奶降幅收窄(Q3同比-10.3%,较Q2收窄),部分得益于便利店渠道的动销改善。
根据IRi(2022年)便利店渠道报告,非酒精饮料、咸味零食、糖果是便利店的核心品类,其中非酒精饮料(含乳制品)的销售额占比约15%-20%。结合伊利在乳制品行业的龙头地位(2024年液态奶市场份额约31.6%),推测其便利店渠道收入占比约为10%-15%(即115-173亿元,基于2024年营收1157.8亿元)。
伊利2021年渠道结构显示,经销渠道占96.81%,其中传统渠道(含便利店、夫妻店)占比约70%-80%(商超占比约20%-30%)。假设便利店占传统渠道的15%-20%,则便利店渠道收入占比约为10.5%-15.5%,与行业推测一致。
蒙牛乳业(02319.HK)作为伊利的主要竞品,其2023年便利店渠道收入占比约12%(数据来源:蒙牛2023年年报)。考虑到伊利在渠道布局上的领先性(如终端覆盖密度更高),其便利店占比应不低于蒙牛,约为12%-15%。
尽管伊利未公开披露便利店渠道的具体收入占比,但通过渠道结构、战略定位及行业数据推测,其便利店渠道收入占比约为10%-15%,是公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本文便利店渠道收入占比为推测值,具体数据以公司未来披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