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2025年A股银行板块大资金抱团现象,从宏观经济、行业基本面、资金流向及政策支持四大维度,揭示银行股走强的核心逻辑与市场情绪,为投资者提供价值参考。
2025年以来,A股银行板块呈现显著的大资金抱团特征:以工商银行(601398.SH)、招商银行(600036.SH)、建设银行(601939.SH)为代表的头部银行股,股价持续走强(近10日招商银行股价稳定在43元附近,工商银行维持7.5元左右),成交量显著放大,公募基金、北向资金等机构持仓比例持续提升。这种现象背后,是市场情绪与基本面、政策面的共振结果。本文从宏观经济驱动、行业基本面支撑、资金流向特征、政策因素影响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大资金抱团银行股的核心逻辑与市场情绪。
银行股作为顺周期行业核心标的,其表现与宏观经济景气度高度相关。2025年,国内经济呈现“稳增长、促复苏”的态势:GDP增速回升至5.8%(一季度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制造业)同比增长8.2%,信贷需求显著扩张(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1.5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
在利率环境方面,央行通过降准(2025年3月降准0.25个百分点)与MLF利率下调(1年期MLF利率降至2.5%),释放流动性的同时,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尽管净息差(NIM)仍受LPR下行压力,但银行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增加零售贷款占比)**缓解了压力——例如招商银行零售贷款占比达58%(2025年中报),零售贷款收益率较公司贷款高1.2个百分点,有效对冲了净息差收缩。
宏观经济的复苏与利率环境的优化,强化了市场对银行股“顺周期盈利改善”的预期,成为大资金抱团的底层逻辑。
银行股的核心吸引力在于盈利的稳定性与高股息率,而2025年行业基本面的改善进一步巩固了这一优势。
从2025年中报数据看,银行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11.2%(Wind数据),其中零售银行表现尤为亮眼:
近年来,银行通过核销、转让、重组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资产质量显著改善。2025年上半年,银行板块不良贷款率降至1.32%(较2024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仅0.95%(行业最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为1.21%、1.18%。资产质量的改善,降低了投资者对银行“信用风险”的担忧,增强了持股信心。
银行股的估值仍处于市场低位:
相较于创业板(P/E约45倍)、新能源板块(P/E约30倍),银行股的低估值与高股息特征,符合大资金“价值投资”的需求,成为其抱团的核心吸引力。
大资金抱团银行股的直接表现是机构持仓比例提升:
此外,银行股的流动性优势(日均成交额达500亿元以上)也吸引了大资金——在市场波动加剧时,银行股的高流动性便于大资金进出,降低了持仓风险。
政策面的支持是大资金抱团银行股的重要催化:
大资金抱团银行股的市场情绪可总结为两点:
随着经济复苏预期强化,投资者对银行股的“周期修复”充满信心。银行股作为“经济晴雨表”,其股价走强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乐观态度。
在市场波动加剧(如2025年上半年创业板下跌12%)时,银行股的低波动率(近10日招商银行波动率为1.8%,同期创业板为4.5%)与高股息率成为避险资产,吸引了风险厌恶型资金(如社保基金、保险资金)。此外,“价值投资”理念回归,银行股的低估值、高盈利特征符合机构资金的“长期配置”需求。
大资金抱团银行股是宏观经济复苏、行业基本面改善、政策支持、资金偏好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情绪方面,表现为对银行股的信心提升(顺周期复苏)与避险需求(低估值、高股息)的叠加。
展望未来,银行股的抱团趋势仍将持续:
对于投资者而言,银行股的“价值投资”属性显著,适合长期持有,尤其是零售业务强、中间业务发达的优质银行股,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与公开财报,其中股价、财务指标均为2025年9月5日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