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业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细节及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佳兆业集团(1638.HK)作为“旧改之王”,自2021年12月官宣债务违约以来,境外债务重组一直是市场关注的核心议题。截至2025年9月,重组进程已进入关键收尾阶段。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从方案时间线、核心内容、债务规模、债权人参与、进展挑战等维度,对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进行详细分析。
二、重组方案的时间线与核心内容
佳兆业境外债务重组历经多年谈判,方案逐步细化,核心内容围绕“债转股+新票据置换+资产处置”展开,具体时间线与条款如下:
1. 2023年10月:初步重组框架发布
2023年10月17日,佳兆业首次披露境外债务重组初步框架,核心内容包括:
- 债转股降杠杆:将部分现有债务转换为公司股份,优化资本结构;
- 新票据置换:剩余债务兑换为美元计价的新公开票据;
- 资产处置支持:以旧改项目、投资物业等资产处置所得净额,作为新票据偿还的额外资金来源。
此时,债权人小组(持有超过35%的境外债务本金)已参与谈判,但未达成最终协议,部分条款存在分歧[1][9]。
2. 2024年8月:重组支持协议落地,条款细化
2024年8月20日,佳兆业与债权人小组订立重组支持协议,方案进一步明确:
- 重组代价结构:包括六档美元优先票据(到期日2027年12月28日至2032年12月28日,现金利率5%-6.25%)和八档可转换债券(到期日2025年12月31日至2032年12月31日,不计息);
- 供股与现金清偿:保荐人将出资参与供股,补充公司流动性;
- 债权人参与比例:协议涉及的债权分别占佳兆业及瑞景(佳兆业子公司)范围内债务未偿还本金的34%以上和36%以上[7]。
3. 2025年9月: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完成重组
2025年9月2日,佳兆业公告称,已配发21亿股债权人小组工作费用股份,多项重组生效条件(如佳兆业计划、瑞景计划生效日期)已达成,剩余条件正在推进。公司预计2025年9月底前完成重组,但需待所有条件达成或豁免[2]。
三、涉及的债务规模与结构
截至2022年底,佳兆业境外债务规模约123亿美元,具体结构如下:
- 优先票据:未偿本金约115亿美元(占比93.5%);
- 永续资本证券:未偿本金约2亿美元(占比1.6%);
- 其他债务:包括有担保及无担保债务约6.5亿美元(占比5.3%)[1][9]。
同期,境内有息负债约506亿元人民币,其中项目层面负债363亿元(占比71.7%),主要为项目开发贷款;此外,佳兆业为合营企业、联营公司提供的财务担保约238亿元,进一步加大了偿债压力[1]。
四、债权人参与情况与谈判进展
1. 债权人小组构成
2023年,境外债务持有人成立债权人小组,共同持有或控制超过35%的现有债务本金,具备影响重组条款的关键话语权[1]。2024年,重组支持协议涉及的债权占比进一步提升(佳兆业34%、瑞景36%),但仍未达到“75%以上本金签署”的常规通过门槛[7]。
2. 谈判挑战
- 条款分歧:2023年,债权人小组对佳兆业提出的“债转股比例”“新票据利率”等条款表示异议,导致未达成最终协议[9];
- 清盘风险:2024年8月,佳兆业清盘呈请聆讯延后至9月9日,公司被迫催促未签署者尽快加入重组支持协议,避免清盘导致债权人受偿率大幅下降(2015年曾提到清算受偿率仅2.4%)[7][5];
- 现金流紧张:尽管2023年佳兆业预计未来10年(2023-2033)土储开发与旧改项目将产生750-900亿元人民币自由现金流,但2015年的现金流数据暴露了其流动性压力——2014年11月销售额20.98亿元,2015年2月骤降至1.43亿元,现金结余从2014年6月底的109.13亿元降至2015年3月的18.97亿元[8]。
五、重组的目的与影响
1. 重组目的
- 恢复财务稳定:通过债转股降低资产负债率,通过新票据延长偿债期限,缓解短期现金流压力;
- 推进战略重组:2015年,重组是融创完成收购佳兆业的先决条件,旨在通过并购注入资金,盘活资产[4][6];
- 维护市场信心:避免清盘导致企业价值毁灭,保护股东、债权人及员工利益。
2. 重组影响
- 对佳兆业:若重组成功,将获得财务灵活性,优化资本结构(如债转股降低杠杆),为旧改项目开发(其核心竞争力)提供资金支持;
- 对债权人:新票据的利率(5%-6.25%)低于旧票据(如2015年旧票据利率高达12.875%),但延长了偿还期限,且资产处置为偿还提供了保障,总体受偿率高于清算场景[5][7];
- 对市场:作为出险民营房企的典型案例,佳兆业重组进程为其他房企提供了“债务展期+股权稀释+资产处置”的参考模式,有助于稳定市场对房企债务风险的预期。
六、结论与展望
佳兆业境外债务重组历经多年谈判,已从“初步框架”进入“收尾阶段”,2025年9月底预计完成。方案核心是通过“债转股+新票据+资产处置”平衡各方利益,目标是恢复财务稳定与战略灵活性。
展望:
- 短期:需关注剩余重组条件的达成情况(如债权人最终签署比例),以及9月底重组是否如期完成;
- 中期:资产处置(尤其是旧改项目)的执行效率将直接影响新票据的偿还能力,需跟踪旧改项目的去化进度与现金流回笼;
- 长期:重组后佳兆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可持续,以及旧改业务能否恢复增长,将决定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总体来看,佳兆业境外债务重组是“出险房企化解债务风险”的典型案例,其进展与结果对市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