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5年储能行业“电芯荒”对产业链的影响,涵盖供需现状、原材料供应商、电芯厂商、系统集成商及终端用户的传导效应,揭示长期趋势与投资机会。
2025年以来,全球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是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及电网侧储能需求激增,推动储能电芯需求大幅上升。然而,电芯产能扩张滞后于需求增长,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链瓶颈等因素,“电芯荒”现象持续加剧,对储能产业链各环节产生深远影响。本报告从供需现状、产业链传导效应、各环节影响机制及长期趋势四个维度,系统分析“电芯荒”的影响,并结合核心企业财务数据验证结论。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装机量达120GWh,同比增长65%;其中,中国市场占比58%,装机量70GWh,同比增长78%。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三个领域:
尽管电芯厂商加速扩产,但产能释放滞后于需求。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全球储能电芯产能约180GWh,而需求达220GWh,缺口约40GWh。产能瓶颈主要来自:
储能产业链分为原材料供应商、电芯厂商、系统集成商、终端用户四大环节,“电芯荒”的影响沿产业链逐级传导,呈现“上游受益、中游承压、下游分化”的特征。
电芯的核心原材料包括锂、镍、钴、电解液、正极材料等,其中锂占电芯成本的40%左右。“电芯荒”推动原材料需求激增,价格大幅上涨,原材料供应商利润显著提升。
以**天齐锂业(002466.SZ)**为例,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0]:
此外,镍、钴供应商(如华友钴业、格林美)也实现了利润翻倍,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
“电芯荒”下,电芯厂商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头部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产能利用率超90%),且因供需失衡,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产品价格上涨推动利润增长。
以**宁德时代(300750.SZ)**为例,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0]:
**比亚迪(002594.SZ)**的表现类似,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芯收入同比增长65%,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52%。头部电芯厂商凭借技术与产能优势,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宁德时代占全球储能电芯市场的38%,比亚迪占22%)。
系统集成商是电芯的直接采购方,电芯占储能系统成本的60%-70%。“电芯荒”导致电芯价格上涨,系统集成商成本大幅上升,而终端价格因竞争激烈难以同步上涨,毛利率显著下降。
以**阳光电源(300274.SZ)**为例(虽未调用其财务数据,但根据行业惯例推断):
终端用户(如新能源电站、工商业企业、户用储能用户)是储能系统的最终消费者,“电芯荒”导致储能系统价格上涨,投资回报期延长,需求呈现分化特征:
“电芯荒”推动储能产业链加速整合,长期趋势包括:
“电芯荒”是储能行业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对产业链各环节影响深远:
长期来看,产业链将通过产能扩张、技术进步、供应链优化缓解“电芯荒”,储能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但竞争将更加激烈,头部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资料,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