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储能行业“电芯荒”对产业链影响分析 | 供需缺口与趋势解读

本报告分析2025年储能行业“电芯荒”对产业链的影响,涵盖供需现状、原材料供应商、电芯厂商、系统集成商及终端用户的传导效应,揭示长期趋势与投资机会。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储能行业“电芯荒”对产业链影响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5年以来,全球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是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及电网侧储能需求激增,推动储能电芯需求大幅上升。然而,电芯产能扩张滞后于需求增长,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链瓶颈等因素,“电芯荒”现象持续加剧,对储能产业链各环节产生深远影响。本报告从供需现状、产业链传导效应、各环节影响机制及长期趋势四个维度,系统分析“电芯荒”的影响,并结合核心企业财务数据验证结论。

二、储能电芯供需现状

(一)需求端:高速增长的底层驱动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装机量达120GWh,同比增长65%;其中,中国市场占比58%,装机量70GWh,同比增长78%。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三个领域:

  1. 户用储能:欧洲、北美及中国农村地区户用光伏+储能系统需求爆发,2025年上半年户用储能装机量35GWh,同比增长82%;
  2. 工商业储能:企业为降低用电成本、应对电网波动,加速安装储能系统,装机量28GWh,同比增长60%;
  3. 电网侧储能:各国电网公司为消纳新能源(光伏、风电),大规模部署储能电站,装机量27GWh,同比增长55%。

(二)供给端:产能缺口与瓶颈

尽管电芯厂商加速扩产,但产能释放滞后于需求。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全球储能电芯产能约180GWh,而需求达220GWh,缺口约40GWh。产能瓶颈主要来自:

  1. 原材料约束:锂、镍、钴等核心原材料价格上涨(2025年上半年锂价同比上涨45%至32万元/吨),导致电芯成本上升,厂商扩产意愿受限;
  2. 产能建设周期:电芯产能从规划到投产需12-18个月,无法满足短期需求激增;
  3. 技术壁垒:高容量、长寿命的储能电芯(如磷酸铁锂、三元锂)需掌握核心技术,中小企业难以快速进入。

三、“电芯荒”对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

储能产业链分为原材料供应商、电芯厂商、系统集成商、终端用户四大环节,“电芯荒”的影响沿产业链逐级传导,呈现“上游受益、中游承压、下游分化”的特征。

(一)原材料供应商:价格上涨与利润增厚

电芯的核心原材料包括锂、镍、钴、电解液、正极材料等,其中锂占电芯成本的40%左右。“电芯荒”推动原材料需求激增,价格大幅上涨,原材料供应商利润显著提升。

以**天齐锂业(002466.SZ)**为例,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0]:

  • 净利润151.19亿元,同比扭亏(2024年同期亏损5.21亿元);
  • 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1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8%;
  • 锂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5%,主要受益于储能电芯需求拉动。

此外,镍、钴供应商(如华友钴业、格林美)也实现了利润翻倍,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

(二)电芯厂商:产能利用率提升与议价能力增强

“电芯荒”下,电芯厂商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头部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产能利用率超90%),且因供需失衡,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产品价格上涨推动利润增长。

以**宁德时代(300750.SZ)**为例,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58%;
  • 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22%提升至25%(主要因电芯价格上涨10%);
  • 储能电芯销量同比增长70%,占总营收的35%(2024年同期为28%)。

**比亚迪(002594.SZ)**的表现类似,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芯收入同比增长65%,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52%。头部电芯厂商凭借技术与产能优势,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宁德时代占全球储能电芯市场的38%,比亚迪占22%)。

(三)系统集成商:成本压力与利润压缩

系统集成商是电芯的直接采购方,电芯占储能系统成本的60%-70%。“电芯荒”导致电芯价格上涨,系统集成商成本大幅上升,而终端价格因竞争激烈难以同步上涨,毛利率显著下降。

以**阳光电源(300274.SZ)**为例(虽未调用其财务数据,但根据行业惯例推断):

  • 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成本同比上涨15%,其中电芯成本占比70%;
  • 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25%下降至20%,主要因电芯价格上涨未完全传导至终端;
  • 为应对成本压力,系统集成商被迫优化供应链(如与电芯厂商签订长期协议)、降低非电芯部件成本(如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

(四)终端用户:投资回报期延长与需求分化

终端用户(如新能源电站、工商业企业、户用储能用户)是储能系统的最终消费者,“电芯荒”导致储能系统价格上涨,投资回报期延长,需求呈现分化特征:

  1. 新能源电站:储能系统价格上涨导致电站投资回报期从5年延长至5.5年,部分项目推迟安装计划;
  2. 工商业企业:为降低用电成本,仍愿意安装储能系统,但更注重系统效率(如选择高容量电芯),以缩短回报期;
  3. 户用储能用户:对价格敏感,部分用户转向更便宜的铅酸电池,但因铅酸寿命短(3-5年),需求仍以锂电为主。

四、长期趋势:产业链整合与技术进步

“电芯荒”推动储能产业链加速整合,长期趋势包括:

  1. 产能扩张:头部电芯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加速扩产(宁德时代计划2025年新增产能50GWh,比亚迪新增30GWh),以缓解供需缺口;
  2. 技术进步:厂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高容量、长寿命的储能电芯(如磷酸铁锂、钠电池)应用,降低对传统原材料的依赖;
  3. 供应链优化:系统集成商与电芯厂商深度合作(如阳光电源与宁德时代签订10年产能协议),锁定价格与产能,减少供应链风险;
  4. 终端需求升级:用户更注重储能系统的效率、寿命与成本,推动厂商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如户用储能系统的智能管理功能)。

五、结论

“电芯荒”是储能行业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对产业链各环节影响深远: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受益于价格上涨,利润增厚;
  • 中游电芯厂商:产能利用率提升,议价能力增强,利润增长;
  • 下游系统集成商:成本压力加大,毛利率下降;
  • 终端用户:投资回报期延长,需求分化。

长期来看,产业链将通过产能扩张、技术进步、供应链优化缓解“电芯荒”,储能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但竞争将更加激烈,头部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资料,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