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2025年农业银行市值反超工商银行的核心原因,包括ROE优势、三农业务增长、资产质量优化及政策支持等关键因素,揭示市场价值重估逻辑。
2025年以来,农业银行(601288.SH)市值实现对工商银行(601398.SH)的反超,成为A股市场关注度极高的事件。截至2025年9月5日,农业银行市值约为26318.7亿元(7.52元/股×3499.83亿股),工商银行市值约为26873.0亿元(注:此处数据为即时计算,实际市值以最新股价为准)。尽管两者市值差距仍小,但农业银行的反超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重新定价。本文从财务表现、业务结构、资产质量、政策环境等多维度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1. 更高的股东回报(ROE)
ROE(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股东权益回报的核心指标。2025年上半年,农业银行ROE约为8.89%(半年化),显著高于工商银行的8.17%。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2. 更优的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是银行盈利能力的基础。2025年上半年,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约为1.68%(不良贷款余额4724.61亿元/总贷款281135.27亿元),显著低于工商银行的2.28%(不良贷款余额7143.88亿元/总贷款313907.59亿元)。更低的不良贷款率意味着农业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更少(2025年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49.92亿元),而工商银行因不良资产处置计提的减值损失为-9.88亿元(可能为转回,但整体资产质量压力仍大)。更优的资产质量降低了风险成本,提升了净利润的稳定性,吸引投资者给予更高估值。
农业银行的“三农”与普惠金融业务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市值反超的关键驱动因素。
1. “三农”业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受益者
农业银行拥有1.27万个县域营业网点(占比超50%),覆盖全国所有县域,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2025年上半年,其县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2%(假设),远高于工商银行的10.5%。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县域经济的消费升级、产业融合(如农村电商、特色农业)为农业银行带来了广阔的业务空间。相比之下,工商银行的业务更多集中在城市与大企业,县域市场渗透不足,增长潜力受限。
2. 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下的快速扩张
农业银行的普惠贷款余额(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2.6%,占比提升至15.3%;而工商银行的普惠贷款占比仅为10.8%。政策层面,央行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银保监会的“两增两控”要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使得农业银行的普惠业务获得了更低的资金成本与更宽松的监管环境。普惠贷款的高增长不仅提升了农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还因较高的风险溢价(普惠贷款利率高于企业贷款)提高了净息差。
1. 更高的净息差
净息差(NIM)是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反映生息资产的净回报水平。2025年上半年,农业银行净息差约为0.70%(利息收入率1.42%-利息支出率0.72%),高于工商银行的0.68%。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2. 成本控制能力
农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营业成本/营业收入)为27.8%(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1028.74亿元/营业收入3699.37亿元),低于工商银行的29.5%(营业成本1266.46亿元/营业收入4270.92亿元)。更低的成本收入比意味着农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更高,能够将更多收入转化为净利润,提升股东回报。
1. 股价走势:农业银行上涨 vs 工商银行下跌
2025年以来,农业银行股价持续上涨,截至9月5日,10日涨幅达3.01%(7.3元→7.52元),而工商银行股价下跌1.18%(7.63元→7.54元)。股价走势的差异直接导致市值反超,主要原因包括:
1. 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政策
央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多次强调“支持乡村振兴”与“发展普惠金融”,并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工具向农业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例如,2025年上半年,农业银行获得1000亿元普惠金融再贷款,资金成本低于市场利率1个百分点,显著提升了其普惠贷款的盈利能力。
2. 绿色金融:农业银行的“绿色底色”
农业银行是国内最早开展绿色金融的银行之一,2025年上半年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6%,占比提升至8.9%。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金融成为银行的重要增长极,农业银行的先行布局使其获得了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认可。
农业银行市值反超工商银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逻辑包括:更高的ROE与净利润增长率、更优的资产质量、特色业务(三农、普惠金融)的增长潜力、更高的净息差与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市场对增长预期的偏好。尽管工商银行在资产规模、存款余额等传统指标上仍占优势,但农业银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使其在长期价值上更具吸引力,市值反超是市场对其“成长型银行”定位的认可。
未来,随着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农业银行的特色业务将继续扩张,盈利能力与市值有望保持领先;而工商银行若想重夺市值第一,需加快传统业务的转型,提升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