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从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风险成本三大维度,对比外卖平台专职骑手与众包骑手的成本结构差异,分析固定薪酬、社保、管理成本等关键指标,为优化用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外卖行业的高速发展,骑手作为连接平台、商家与消费者的核心环节,其用工模式直接影响平台的成本结构、服务质量与风险控制。目前,外卖骑手主要分为专职骑手(专送)与众包骑手两类,二者在管理模式、薪酬结构及成本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报告从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风险成本三大维度,结合行业数据与案例,系统对比两类骑手的成本特征,为平台优化用工策略提供参考。
专职骑手是平台或其合作配送企业(如饿了么“蜂鸟配送”)直接招用的全职员工,需遵守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配送区域与站点管理(如每日在线时长、接单量要求)。其核心特征是强管理、强依附性:
众包骑手是通过平台APP自主注册的兼职/灵活就业者,其核心特征是高灵活性、低依附性:
直接成本是平台为骑手提供服务直接支付的费用,包括薪酬结构、社会保险、装备与福利三大类,二者差异显著(见表1)。
成本项 | 专职骑手 | 众包骑手 | 差异分析 |
---|---|---|---|
薪酬结构 | 底薪(如3000-5000元/月)+ 提成(每单6-9元)+ 绩效补贴(如距离、超时奖励) | 纯提成(每单5-10元,按距离/订单金额计算) | 专职骑手的固定薪酬成本远高于众包(底薪占比约30%-50%),但边际成本(每多送一单的额外成本)更低(仅提成);众包无固定成本,但可变成本(每单提成)更高([5][13][15])。 |
社会保险 | 平台或承包商缴纳“五险一金”(占工资总额约30%-40%) | 仅由平台购买意外险(约2-5元/人/月) | 专职骑手的社保成本是其核心固定成本之一(如月薪5000元的骑手,社保成本约1500-2000元/月);众包社保成本可忽略不计([5][8][13])。 |
装备与福利 | 平台提供统一装备(如头盔、工服、保温箱)、宿舍/食堂等福利 | 自行承担装备费用(头盔、保温箱需自费购买) | 专职骑手的装备与福利成本由企业承担(约500-1000元/人/月);众包由个人承担,企业无此支出([11][13])。 |
间接成本是平台为管理骑手所支付的隐性费用,包括管理成本、培训成本、流动性成本三类,二者差异源于管理模式的不同。
专职骑手需接受站点的严格管理(如考勤、例会、服务考核),平台需投入管理人员、调度系统、站点运营等成本。例如,一个拥有100名专职骑手的站点,需配备3-5名管理员(月薪约4000-6000元/人),加上系统维护与场地费用,月管理成本约2-3万元([5][7][9][10][12][13])。
众包骑手采用“抢单制”,无固定管理流程,平台仅需维护众包APP的订单分发系统,管理成本几乎为零([9][13])。
专职骑手需接受系统培训(如服务流程、安全规范、投诉处理),培训周期约1-2周,人均培训成本约500-1000元([9][11])。
众包骑手无正式培训,仅通过APP教程自主学习,培训成本可忽略([9])。
专职骑手的流动性较低(年离职率约20%-30%),但离职后需重新招聘与培训,替换成本约为1-2个月工资([13])。
众包骑手的流动性极高(月离职率约50%以上),但由于其自主注册、无固定约束,平台无需承担招聘与培训成本,流动性成本极低([13])。
风险成本是平台因骑手用工模式引发的法律风险与潜在损失,主要包括劳动关系风险与工伤风险。
专职骑手与平台或承包商存在明确的劳动关系(符合“主体资格、管理依附、业务组成”三大特征),若发生劳动纠纷(如拖欠工资、违法解除),平台需承担经济赔偿、社保补缴等责任([5][6][7][12])。例如,2023年某配送承包商因未为专职骑手缴纳社保,被法院判决补缴12名骑手共计80万元社保费用([6])。
众包骑手与平台无劳动关系(因“高自主性、无管理依附”),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为劳动关系([5][6][7][10][12])。即使发生纠纷,平台仅需承担合同违约责任(如未及时结算提成),风险远低于专职骑手。
专职骑手因工作受伤时,可认定为工伤,平台需承担医疗费用、伤残赔偿等责任(由工伤保险覆盖,若未缴纳则由企业全额承担)。
众包骑手仅由平台购买意外险,若发生工伤,赔偿范围有限(如仅覆盖医疗费用,无伤残津贴),且平台无需承担额外责任([8])。
专职骑手与众包骑手的成本差异本质是**“稳定服务”与“灵活成本”**的权衡:
未来,随着“新就业形态”政策的完善(如2024年《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平台需在成本控制与劳动者权益之间寻找平衡,例如为众包骑手提供“灵活社保”(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降低其风险成本,同时保持用工灵活性。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与行业案例,具体成本因地区、平台而异,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