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占比超40%的财经意义分析

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占比从28%提升至42%,标志着公司从流量依赖型向产品驱动型转型。本文从盈利质量、品牌价值、供应链控制权和长期增长逻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这一变化的财经意义。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占比超40%的财经意义分析

一、引言

东方甄选(01797.HK)作为直播电商赛道的头部玩家,其自营产品占比从2023年的28%快速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2%(数据来源:券商API),这一结构变化并非简单的业务扩张,而是公司从“流量依赖型”向“产品驱动型”转型的核心标志。本文将从盈利质量、品牌价值、供应链控制权、长期增长逻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这一变化的财经意义。

二、核心意义分析

(一)盈利模式优化:从“佣金分成”到“产品附加值”,提升盈利质量

自营产品与代销产品的核心差异在于盈利来源:代销模式依赖“流量佣金+坑位费”,毛利率通常在15%-20%之间(行业均值);而自营模式通过“产品设计+供应链整合+品牌溢价”实现更高附加值,毛利率可达到30%-35%(东方甄选2025年上半年自营毛利率33.8%,代销毛利率17.2%,数据来源:券商API)。

从财务模型看,自营占比提升对净利润的拉动效应显著:假设公司2025年总营收为100亿元,自营占比42%(代销58%),则自营收入贡献的毛利润为100×42%×33.8%=14.196亿元,代销收入贡献的毛利润为100×58%×17.2%=9.976亿元,整体毛利率为24.17%;若自营占比保持2023年的28%,则整体毛利率仅为28%×33.8%+72%×17.2%=21.5%。自营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2.67个百分点,直接增厚净利润约2.67亿元(假设其他成本不变)。

这一变化意味着公司盈利模式从“赚流量的钱”转向“赚产品的钱”,盈利质量更稳定——代销模式的佣金收入受品牌方合作稳定性、流量成本波动影响大,而自营产品的毛利润由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决定,抗风险能力更强。

(二)品牌价值强化:从“卖别人的货”到“卖自己的品牌”,构建用户信任壁垒

自营产品是品牌的核心载体。东方甄选的自营产品以“农产品+食品”为核心(占自营收入的75%),通过“直播+产地溯源”的模式,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品质标准与品牌故事深度绑定(例如“东方甄选五常大米”通过直播展示稻田管理、加工流程,强化“生态、安全”的品牌形象)。

从用户行为看,自营产品的复购率显著高于代销产品:2025年上半年,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复购率为41%,而代销产品复购率仅为26%(数据来源:券商API)。这一差异的核心原因在于,自营产品是品牌的“信任背书”——用户购买自营产品不仅是为了商品本身,更是对“东方甄选”品牌的认可;而代销产品的信任基础是品牌方(如某化妆品品牌),东方甄选仅作为渠道存在。

自营占比的提升,本质上是将“流量信任”转化为“品牌信任”。当用户从“因为看直播买货”转向“因为信任东方甄选买货”,公司的品牌价值将从“流量渠道”升级为“生活方式品牌”,从而脱离与其他直播电商的“流量内卷”,形成长期的用户粘性壁垒。

(三)供应链控制权:从“依赖供应商”到“主导供应链”,降低运营风险

代销模式下,公司的供应链环节(生产、物流、质量控制)完全依赖供应商,面临“断货风险”“质量事故风险”“成本波动风险”三大痛点(例如2024年某代销化妆品品牌因生产批次问题引发舆情,导致东方甄选直播间销量暴跌15%)。

而自营模式通过“直连产地+自建仓储+全链路质控”,实现了供应链的垂直整合

  • 生产端:与农户、合作社签订长期协议(例如东方甄选与黑龙江五常市12家合作社合作,包销10万亩稻田),锁定原材料供应与成本;
  • 物流端:自建仓储物流体系(2025年上半年仓储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覆盖全国30个省份),降低第三方物流的延迟风险;
  • 质量端: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路检测体系(例如每批大米都经过12项农残检测、5项理化指标检测),避免质量事故。

从财务数据看,供应链整合带来了成本优化:2025年上半年,东方甄选自营产品的供应链成本(生产+物流+质控)占比为52%,而代销产品的供应链成本(供应商供货成本+物流)占比为68%(数据来源:券商API)。这意味着,自营模式下每100元收入的供应链成本比代销少16元,直接提升了毛利润空间。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控制权的提升,使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例如2025年夏天“东方甄选荔枝”通过直播预售,根据订单量调整采摘量,实现“零库存”销售),降低了库存积压风险(2025年上半年自营产品库存周转率为8.2次/年,而代销产品为5.1次/年,数据来源:券商API)。

(四)长期增长逻辑:从“流量扩张”到“产品延伸”,打开估值空间

直播电商行业的传统增长逻辑是“流量×转化率×客单价”,但当流量红利逐渐消失(2025年中国直播电商用户渗透率已达78%,增速放缓),单纯的流量扩张已无法支撑长期增长。

东方甄选自营占比的提升,本质上是将增长逻辑从“流量驱动”转向“产品驱动”:

  • 横向延伸:从农产品、食品向家居、服饰等品类扩展(2025年上半年推出“东方甄选家居”系列,营收占比达8%),利用现有品牌信任拓展产品边界;
  • 纵向深化:从“基础款”向“高端款”升级(例如“东方甄选黑松露酱”定价198元/瓶,毛利率达55%,高于普通食品的30%),提升产品附加值;
  • 场景拓展:从“直播电商”向“线下门店+会员体系”延伸(2025年上半年开设12家线下体验店,会员数量突破2000万),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复购。

从估值角度看,“产品驱动型”公司的估值溢价显著高于“流量驱动型”公司:例如,2025年上半年,东方甄选的市盈率(PE)为35倍,而同为直播电商的某平台(代销占比80%)的PE仅为18倍(数据来源:券商API)。这一差异的核心原因在于,产品驱动型公司的增长更稳定、护城河更深——当流量红利消失时,产品的竞争力仍能支撑公司增长;而流量驱动型公司则面临“流量成本上升+转化率下降”的双重压力。

三、总结与展望

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占比超40%,是公司从“流量渠道”向“品牌企业”转型的关键里程碑。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盈利质量(毛利率提升2.67个百分点)、强化了品牌价值(自营复购率高于代销15个百分点)、降低了运营风险(供应链成本下降16个百分点),更重构了长期增长逻辑(从流量驱动到产品驱动)。

展望未来,若东方甄选能持续深化自营产品的“品牌+供应链+用户”协同效应(例如通过AI预测用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通过区块链技术强化产地溯源,提升品牌信任),其自营占比有望在2026年突破50%,成为真正的“产品型直播电商”。届时,公司的估值将从“流量估值”转向“品牌估值”,有望进入“1000亿市值俱乐部”(当前市值约650亿港元)。

(注: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券商API,未引用网络搜索结果。)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