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5年全球军工订单趋势,聚焦中国市场的反转性增长机遇,涵盖信息化装备、军贸出口及军民融合新兴领域,为投资者提供关键洞察。
军工订单作为军工行业的核心驱动因素,其规模、结构与趋势直接反映了全球安全局势、各国国防战略及军工产业的发展方向。2024年以来,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如俄乌战争、巴以局势)持续升级,多国军费开支保持高位增长,推动军工订单需求持续扩张。同时,中国“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十五五”开局在即,叠加人事调整后积压订单的释放,2025年中国军工订单有望迎来反转性增长,成为行业业绩提升的关键支撑。
受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及红海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2023年全球军费开支达到2.2万亿美元(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 ),同比增长6.8%,创历史新高。2024年,多国军费预算继续扩大:美国国防预算达8860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占GDP比例超3%;欧盟27国军费总和达3000亿欧元( 同比增长5% );印度、日本等国军费增速均超过7%。
全球军费的高增长直接转化为军工订单的扩张。例如,美国国防部2024财年采购预算达1450亿美元,重点采购F-35战机、“福特”级航母及高超音速导弹;欧盟启动“欧洲国防基金”( EDF ),2024年拨款110亿欧元用于联合研发下一代战机( FCAS )及防空系统。
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传统武器(如坦克、大炮)需求持续下降,而高精度导弹、无人机、军用通信系统等智能化装备需求快速增长。据SIPRI数据,2023年全球无人机订单金额达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5%;高精度导弹订单金额达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8%。
以美国为例,2024年无人机采购量占比从2020年的12%提升至20%,重点采购“MQ-9 Reaper”察打一体无人机及“Switchblade”巡飞弹;俄罗斯2024年导弹订单中,“口径”巡航导弹、“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占比超60%。
2024年,中国军工行业受人事调整及**“十四五”规划后期需求波动影响,订单流转不畅。截至2024年三季度,主机厂(如中航工业、中国船舶)合同负债为257亿元**,与2020年四季度(224亿元)基本持平,表明“十四五”新增订单已基本消化完毕,亟需“十五五”增量订单落地[1]。
此外,2024年航天防务领域订单严重下滑( 同比下降18% ),主要因演习打靶延迟导致装备放量滞后;但演习成功(如“东风-41”洲际导弹试射、“山东舰”航母编队训练)为后续装备订单释放提供了产品性能保障[1]。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的编制与落地将成为订单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复盘“十三五”(2016-2020年),后两年(2019-2020年)收入占五年比例近45%,主要因规划后期订单集中释放。预计2025年,“十五五”增量订单(如新一代战机、航母、导弹)将逐步下达,叠加2024年积压订单的加速执行,行业业绩将迎来反转性增长[1]。
中国军工订单结构正从“传统装备”向“信息化、智能化装备”转型。2024年,无人机、导弹及航发维修订单占比提升至45%( 2020年为28% ):
2024年9月,中国公布**《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条例》( 修订版 ),简化军品出口审批流程,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政策松绑有望推动军贸订单增长,例如,2024年珠海航展期间,中国军工企业签署120亿美元**军贸合同( 同比增长30% ),其中歼-35A战机、“翼龙-3”无人机成为热门产品[1]。
全球军费的高增长为军贸订单提供了广阔空间。特朗普1.0任期(2017-2021年)美国军费增速CAGR达5.02%,高于同期全球平均(4.72%);2024年特朗普2.0任期开启,其“强军”主张有望延续,带动全球军费增长[1]。
中东地区成为中国军贸的重要增量来源。2024年,沙特、阿联酋等国从中国采购“彩虹-4”无人机、“东风-21”导弹等装备,金额达50亿美元( 同比增长25% )。此外,伊朗、伊拉克等国对中国军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1]。
中国军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已具备抢占全球高端市场的能力。2024年珠海航展首次展出歼-35A( 舰载隐身战机 ),其性能可与F-35媲美,有望成为中国军贸的“拳头产品”;“翼龙-3”无人机( 航程10000公里,载弹量2.5吨 )已出口至10余个国家,市场份额逐步扩大[1]。
2024年,中国设立低空经济专管司局( 隶属于交通运输部 ),推动低空领域( 1000米以下 )的商业化应用。2025年,低空基建( 如直升机停机坪、无人机配送网点 )订单及制造( 如电动直升机、无人机 )排产均有望持续超预期[1]。
2024年12月,海南文昌发射场全面投入使用,为卫星互联网的大规模发射提供了产能支撑。2025年,G60卫星(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及星网集团卫星(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 )将进入大规模发射元年,订单金额有望达300亿元( 同比增长50% )[1]。
2025年,国产大飞机( C919 )有望实质取得出海进展( 如向东南亚、中东国家出口 );临港大飞机产业园( 上海 )建设持续推进,产能瓶颈将逐步缓解,订单交付能力提升[1]。
2025年,全球军工订单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中国军工行业有望迎来订单反转,成为业绩提升的关键年份。需求端,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及军贸订单将成为核心增长点;供给端,军民融合新兴领域( 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大飞机 )将带来新的订单增量。投资者应聚焦订单弹性大、技术壁垒高的领域,把握行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