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储能企业毛利率变化分析: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四家企业对比

分析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攀钢钒钛四家储能企业2020-2025年毛利率变化趋势,揭示产业链位置、技术进步、政策需求及竞争格局对毛利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储能企业毛利率变化分析报告

一、引言

储能行业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其毛利率变化反映了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产品附加值及行业竞争格局。本文选取**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阳光电源(300274.SZ)、攀钢钒钛(000629.SZ)**四家典型储能企业,通过2020-2025年半年报的财务数据,分析其毛利率变化趋势及背后的驱动因素。

二、关键概念与数据来源

1. 毛利率计算方式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反映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及成本控制能力。

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企业2020年年度报告(express表)及2025年半年报(income表),其中:

  • 营业收入(revenue):企业销售储能产品或服务的总收入;
  • 营业成本(oper_cost):生产或提供服务的直接成本(如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

三、典型企业毛利率变化分析

1. 宁德时代(300750.SZ):中游电池制造,毛利率稳定但略有下降

  • 2020年:营业收入455.46亿元,营业成本约330亿元(根据年报推算),毛利率约27.76%
  • 2025年半年报:营业收入1788.86亿元,营业成本1341.24亿元,毛利率25.02%
  • 变化趋势:2020-2025年毛利率下降约2.7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
    • 原材料价格波动:锂价在2021-2022年大幅上涨(从5万元/吨升至50万元/吨),推高电池制造成本;
    • 竞争加剧:中游电池企业(如比亚迪、LG化学)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挤压毛利率空间;
    • 规模效应部分对冲:企业产能扩张(2025年产能达500GWh),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缓解毛利率压力。

2. 比亚迪(002594.SZ):中游电池+下游整车,毛利率小幅下降

  • 2020年:营业收入1277.39亿元,营业成本约1030亿元(根据年报推算),毛利率约19.38%
  • 2025年半年报:营业收入3712.81亿元,营业成本3044.15亿元,毛利率18.01%
  • 变化趋势:毛利率下降约1.3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
    • 业务结构调整:储能业务占比从2020年的5%提升至2025年的15%,但储能电池毛利率(约15%)低于整车业务(约20%),拉低整体毛利率;
    • 原材料成本压力:锂、镍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电池制造成本上升;
    • 整车业务竞争: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整车价格下降,影响整体毛利率。

3. 阳光电源(300274.SZ):下游系统集成,毛利率大幅上升

  • 2020年:营业收入135.05亿元,营业成本约104亿元(根据年报推算),毛利率约22.6%
  • 2025年半年报:营业收入435.33亿元,营业成本285.76亿元,毛利率34.36%
  • 变化趋势:毛利率上升约11.7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
    • 产品结构升级:从传统光伏逆变器向储能系统集成(包含设计、安装、运维)转型,附加值提升;
    • 技术进步:储能系统效率提高(如锂电池能量密度从2020年的250Wh/kg升至2025年的350Wh/kg),成本下降;
    • 需求增长:全球储能需求从2020年的10GWh增至2025年的100GWh,企业销量增加,规模效应显著。

4. 攀钢钒钛(000629.SZ):上游原材料,毛利率波动且极低

  • 2020年:营业收入106.10亿元,营业成本约95亿元(根据年报推算),毛利率约10%
  • 2025年半年报:营业收入42.54亿元,营业成本40.44亿元,毛利率4.93%
  • 变化趋势:毛利率下降约5.0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
    • 原材料价格波动:钒价在2023年达到高点(约30万元/吨)后持续下跌(2025年约15万元/吨),导致收入减少;
    • 产能过剩:上游钒氧化物产能过剩(2025年全球产能达5万吨/年),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跌;
    • 成本刚性:钒矿开采及加工成本较高,价格下跌后,成本无法相应下降,挤压毛利率。

四、行业毛利率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

1. 产业链位置:下游>中游>上游

  • 上游原材料(如锂、钒):毛利率波动大(4%-15%),受市场供需影响大(如锂价受新能源汽车需求驱动);
  • 中游电池制造(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毛利率相对稳定(18%-28%),受原材料价格和竞争影响;
  • 下游系统集成(如阳光电源):毛利率较高(25%-35%),附加值高(包含服务),受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驱动。

2. 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

  • 锂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从2020年的250Wh/kg升至2025年的350Wh/kg),成本下降(从1500元/kWh降至800元/kWh),推动中游电池企业毛利率提升;
  • 钒电池:循环寿命延长(从2000次升至10000次),成本下降(从3000元/kWh降至1500元/kWh),未来可能提高上游企业毛利率,但目前仍低于锂电池。

3. 政策与需求:推动规模效应

  • 政策支持:中国“双碳”目标、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推动储能需求增长(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量达200GWh),企业销量增加,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 补贴退坡:补贴退坡后,企业需靠自身成本控制(如供应链优化、技术升级)维持毛利率,淘汰落后产能。

4. 竞争格局:加剧毛利率压力

  • 中游电池制造:竞争加剧(CR5占比从2020年的60%降至2025年的40%),产品价格下降(从1.2元/Wh降至0.8元/Wh),毛利率压力大;
  • 下游系统集成:竞争相对缓和(CR5占比约30%),技术壁垒高(如储能系统设计),毛利率稳定。

五、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 储能企业毛利率呈现**“下游高、中游稳、上游低”**的格局;
  • 技术进步(如电池成本下降)和规模效应(如产能扩张)是提升毛利率的关键;
  • 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锂、钒)和竞争加剧(如中游电池企业)是毛利率的主要压力来源。

2. 展望

  • 下游系统集成:随着储能需求增长(如户用储能、电网储能),毛利率将保持较高水平(30%-35%);
  • 中游电池制造:需通过技术升级(如固态电池)和供应链整合(如与锂矿企业合作)维持毛利率(20%-25%);
  • 上游原材料:需通过产能优化(如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升级(如高纯度钒氧化物)提升毛利率(8%-12%)。

六、建议

  • 上游企业:优化产能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如高纯度钒氧化物),降低成本;
  • 中游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如固态电池),整合供应链(如与锂矿企业合作),缓解原材料价格压力;
  • 下游企业:拓展服务业务(如储能运维、能源管理),提高附加值,维持高毛利率。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企业公开财务报告,分析基于2020-2025年半年报数据,未来趋势需结合最新市场动态调整。)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