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let技术如何重构AI芯片性能、成本与生态?

深度解析Chiplet技术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先进封装与UCIe协议,解决AI芯片的算力瓶颈、成本压力与供应链风险,并重构英伟达、AMD等厂商的市场格局。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4 分钟

Chiplet技术对AI芯片的影响:性能、成本与生态的重构

一、引言:AI芯片的瓶颈与Chiplet的崛起

随着生成式AI(如GPT-4、Claude 3)的爆发,AI芯片的**算力、存力(内存容量与带宽)、运力(数据传输效率)成为制约模型训练与推理的核心瓶颈。传统系统级芯片(SoC)通过先进制程(如5nm、3nm)**提升性能,但面临三大痛点:

  1. 制程成本指数级增长:5nm制程成本较7nm高50%,3nm制程成本再提升30%(Yole,2024);
  2. 良率下降:3nm晶圆良率约50%,全尺寸SoC(如英伟达H100)的良率进一步降低至40%以下;
  3. 内存带宽瓶颈:AI大模型(如GPT-3)的训练需要算力与内存带宽匹配,但传统SoC的DDR接口无法满足高带宽需求(如A100的HBM2E带宽仅2039GB/s)。

Chiplet(小芯片)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将不同功能的小芯片(如计算核心、内存、IO)通过**先进封装(如2.5D/3D CoWoS、InFO)**集成,成为解决AI芯片瓶颈的关键路径。其核心逻辑是:用“先进封装+模块化”替代“单一制程+全集成”,实现性能提升与成本优化的平衡。

二、性能提升:模块化整合突破算力与带宽限制

Chiplet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按需整合高性能模块,通过先进封装实现模块间的高速互连,突破传统SoC的性能边界。

1. 算力提升:多核心Chiplet的并行计算

传统SoC的计算核心数量受限于晶圆面积与良率(如5nm SoC的核心数量通常不超过64个),而Chiplet通过整合多个计算核心小芯片(如AMD的CCD,Compute Cache Die),实现更大规模的并行计算。例如:

  • AMD MI300X:采用Chiplet设计,整合8个CCD(每个含8个Zen 4核心)6个MCD(Memory Cache Die),FP32算力达到128 TFLOPS,较上一代MI250X(64 TFLOPS)提升100%;
  • 英伟达B100(2025年推出):将采用Chiplet设计,整合4个计算核心小芯片,FP32算力预计达到256 TFLOPS,较H100(66.9 TFLOPS)提升2.8倍。

2. 带宽突破:内存与计算核心的紧密集成

AI大模型的训练需要算力与内存带宽匹配(如GPT-4的训练需要每TFLOPS算力对应至少50GB/s带宽),而Chiplet通过**2.5D封装(如CoWoS-S工艺)**将HBM(高带宽内存)与计算核心直接连接,大幅提升内存带宽。例如:

  • 英伟达H100:搭载80GB HBM3,通过CoWoS-S工艺与计算核心集成,内存带宽达到3.35 TB/s,较A100(2039GB/s)提升1.5倍;
  • AMD MI300X:搭载192GB HBM3,通过2.5D封装与计算核心集成,内存带宽达到5.2 TB/s,较H100提升55%,更好地满足了大模型训练的存力需求(如GPT-4的训练需要每TFLOPS算力对应60GB/s带宽)。

3. 互连效率:先进封装的高速通信

Chiplet之间的互连依赖于硅中介层(Si Interposer)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实现低延迟、高带宽的通信。例如:

  • UCIe 2.0协议(2024年发布):支持16Gbps per lane的速率,较PCIe 5.0(32Gbps per lane,但延迟更高)实现更紧密的模块间通信(延迟降低30%);
  • 台积电CoWoS工艺:通过硅中介层将计算核心与HBM连接,模块间延迟仅1ns(传统PCB连接延迟约10ns),大幅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三、成本优化:不同制程的模块化成本分摊

传统SoC采用单一先进制程,面临制程成本高良率低的双重压力。Chiplet通过不同制程的模块化分摊,降低整体成本。

1. 制程成本:先进制程用于核心模块,成熟制程用于辅助模块

Chiplet将计算核心(对性能敏感)采用先进制程(如5nm),内存、IO(对性能不敏感)采用成熟制程(如14nm、28nm),减少先进制程的使用面积。例如,假设一个AI芯片需要1000mm²的晶圆面积:

  • 传统SoC:全部采用5nm制程,成本约18750美元(5nm晶圆价格1.5万美元,良率60%);
  • Chiplet:计算核心(200mm²,5nm)+ 内存(600mm²,14nm)+ IO(200mm²,28nm),总成本约9375美元(14nm晶圆价格5000美元,良率80%;28nm晶圆价格3000美元,良率90%)。

根据Yole(2024)的报告,Chiplet设计较传统SoC降低30%-50%的成本,主要得益于成熟制程的成本优势(如14nm制程成本仅为5nm的1/3)。

2. 良率提升:小芯片的高良率优势

小芯片的晶圆面积更小(如AMD的CCD面积约200mm²),良率更高(如5nm小芯片良率约70%,而全尺寸SoC良率约40%)。例如:

  • 英伟达H100:全尺寸SoC面积约800mm²,良率约40%,每晶圆可生产约50颗(8英寸晶圆面积约5000mm²);
  • 英伟达B100(Chiplet):计算核心小芯片面积约400mm²,良率约70%,每晶圆可生产约87颗(计算核心)+ 内存小芯片(600mm²,14nm,良率80%,每晶圆可生产约8颗),整体良率提升至60%,减少了晶圆浪费。

四、供应链韧性:灵活产能分配与风险分散

Chiplet技术改变了AI芯片的供应链结构,降低了对单一先进制程单一晶圆厂的依赖,提升了供应链韧性。

1. 产能灵活分配: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的组合

传统SoC需要大量先进制程产能(如台积电5nm),而Chiplet可以将部分模块(如内存、IO)转移至成熟制程,减少对先进制程的需求。例如:

  • 英伟达B100:计算核心采用台积电3nm制程,内存采用三星14nm制程,IO采用英特尔28nm制程,灵活分配产能,缓解先进制程产能紧张的问题(2024年台积电3nm产能仅占总产能的5%)。

2. 供应链分散:多厂商参与的模块化供应

Chiplet技术让第三方厂商可以参与AI芯片的研发与生产,例如:

  • 内存厂商:美光、三星生产符合UCIe标准的HBM Chiplet;
  • IO厂商:博通、美满电子生产高速IO Chiplet;
  • 封测厂商:台积电、长电科技提供先进封装服务(如CoWoS、InFO)。

这种分散的供应链结构降低了AI芯片厂商(如英伟达、AMD)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减少了地缘政治(如美国对中国的芯片限制)与产能短缺(如台积电5nm产能紧张)的风险。

五、生态构建:UCIe协议与第三方Chiplet的崛起

Chiplet生态的核心是统一互连标准,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协议的推出,让不同厂商的Chiplet可以互相兼容,加速了生态的形成。

1. UCIe协议的进展:从1.0到2.0

2023年,UCIe 1.0发布,支持8Gbps per lane的速率,实现Chiplet间的基本通信;2024年,UCIe 2.0发布,提升至16Gbps per lane,支持3D堆叠低延迟通信,满足AI芯片的高速互连需求。目前,英伟达、AMD、英特尔、台积电等厂商均加入UCIe联盟,推动协议的普及。

2. 第三方Chiplet的崛起

UCIe协议让第三方厂商可以生产符合标准的Chiplet,例如:

  • 美光:推出UCIe-compatible HBM3 Chiplet,支持与英伟达、AMD的AI芯片整合;
  • 博通:推出UCIe-compatible IO Chiplet,支持高速网络连接(如100Gbps Ethernet);
  • 国内厂商:长江存储、长电科技正在研发符合UCIe标准的Chiplet,加速国产化进程(如长江存储的HBM Chiplet预计2025年量产)。

第三方Chiplet的崛起降低了AI芯片的研发门槛,让小厂商也能参与AI芯片的研发(如通过整合第三方计算核心、内存Chiplet,生产定制化AI芯片),推动AI芯片市场进入模块化、生态化的新阶段。

六、市场影响:AI芯片市场的格局重构

Chiplet技术的普及将改变AI芯片市场的格局,英伟达的垄断地位面临挑战AMD、英特尔等厂商通过Chiplet技术抢占市场份额,而封测厂商将成为Chiplet生态的关键参与者。

1. 市场份额变化:AMD的崛起

2024年,英伟达占AI芯片市场的60%(主要来自H100的销售),AMD占20%,英特尔占10%,其他厂商占10%(IDC,2024)。AMD通过MI300X的Chiplet设计,性能接近英伟达H100(FP32算力128 TFLOPS vs 66.9 TFLOPS),但成本更低(约8000美元 vs 15000美元),抢占了数据中心AI芯片的市场份额(2024年市场份额较2023年增长5个百分点)。

2. 先进封装市场增长:Chiplet的需求驱动

Chiplet需要大量的先进封装产能(如2.5D/3D CoWoS、InFO),推动先进封装市场的增长。根据Yole(2024)的预测:

  • 2025年,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将达到786亿美元,占全球封装市场的50%
  • 2.5D/3D封装增速最快(2021-2027年CAGR达14.34%),主要由AI芯片的需求驱动(如英伟达H100的CoWoS封装需求占台积电CoWoS产能的60%)。

例如,台积电2025年第一季度先进封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占总营收的20%,主要来自英伟达、AMD的Chiplet订单。

七、结论:Chiplet成为AI芯片的未来方向

Chiplet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先进封装统一互连标准,解决了传统SoC的性能、成本、供应链问题,成为AI芯片的核心技术路径。未来,随着UCIe协议的普及、第三方Chiplet的崛起,AI芯片市场将进入模块化、生态化的新阶段:

  • 英伟达:将面临AMD、英特尔的挑战,需通过Chiplet技术(如B100)维持领先;
  • AMD、英特尔:通过Chiplet技术抢占市场份额,成为AI芯片市场的重要玩家;
  • 封测厂商:台积电、长电科技将成为Chiplet生态的关键参与者,其先进封装产能将决定AI芯片的供应能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Chiplet技术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先进封装厂商(如台积电、长电科技)、Chiplet互连厂商(如博通、美满电子)、第三方Chiplet厂商(如美光、长江存储)。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