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储能行业订单排到2026年可持续性分析 | 需求驱动与产能匹配

分析全球储能行业订单排至2026年的可持续性,涵盖需求驱动(可再生能源配套、政策支持)、供给能力(头部企业产能扩张)、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及风险因素,结论显示订单可持续性较强。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储能行业订单排到2026年的可持续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3年以来,全球储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头部企业订单普遍排至2026年。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但订单的可持续性需从需求驱动、供给能力、政策环境、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等核心维度展开分析,以判断当前订单规模是否能在2026年及以后维持。

二、需求驱动:刚性需求支撑长期订单

储能的核心需求来自可再生能源配套(光伏、风电的间歇性需储能调峰)、电力系统弹性提升(削峰填谷、辅助服务)及政策强制要求(新能源配储比例)。这些需求具有刚性增长性,是订单可持续的底层逻辑。

1. 全球政策推动的需求增量

  • 中国:《“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约37.5GWh,按8小时放电时长计算),2030年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台402项储能政策,涉及新能源配储(10%-20%装机容量比)、补贴(如浙江0.3元/W的一次性补助)及电力市场参与机制,推动发电侧、工商业侧储能需求爆发。
  • 美国:《降低通胀法案》(IRA)将独立储能纳入30%税收抵免,延长至2033年,并要求4小时以上配储,推动2024年美国储能装机量同比增长50%,2025年预计超40GW。
  • 欧盟:《Fit for 55》政策要求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42.5%,需大量储能配套;新电池法强制要求电池回收利用率(2030年达90%),推动储能系统的更新需求。

2. 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刚性配套需求

全球光伏、风电装机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180GW,风电80GW),其波动性导致“新能源+储能”成为标配。据BNEF预测,2024年全球固定式储能装机容量将达57GW(136GWh),同比增长40%;2025-2026年将保持35%-40%的增速,主要来自中国、美国、欧洲的新能源配储需求。

3. 电力市场改革提升储能经济性

中国、美国等国的电力市场改革允许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如调频、调峰),提高了储能的收益水平。例如,2023年中国储能辅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0%,部分项目回报率提升至8%-10%,吸引了更多工商业及独立储能投资,进一步扩大订单规模。

三、供给能力:产能扩张匹配订单需求

头部储能企业的产能规划是支撑订单可持续的关键。2024-2026年,全球储能电池产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足以覆盖需求。

1. 头部企业产能扩张计划

  • 宁德时代:2025年储能电池产能目标150GWh,2026年计划增至200GWh,覆盖全球30%以上的需求。
  • 比亚迪:2025年储能产能目标100GWh,主要供应中国及海外市场(如欧洲、东南亚)。
  • LG化学:2025年储能产能80GWh,重点布局美国市场(受益于IRA法案)。
  • 亿纬锂能:2025年储能产能50GWh,聚焦工商业及户储领域。

2. 产能利用率与订单匹配

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约75%(因需求增长快于产能释放),2024年随着产能逐步落地,利用率将提升至85%以上。头部企业的订单排期(2026年)与产能释放节奏(2025-2026年)高度匹配,确保订单能按时交付。

四、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与效率提升强化需求

技术进步是储能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本下降(电池及系统成本)与效率提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将进一步刺激需求,支撑订单可持续。

1. 锂离子电池成本持续下降

2015-2024年,锂离子电池组成本从1200美元/kWh降至133美元/kWh(2024年预测),降幅达89%。2025-2026年,随着方形LFP电池(用于固定式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占比将从2023年的60%提升至2026年的80%),电池组成本将进一步降至100-120美元/kWh,推动储能系统成本(ESS)降至200-250美元/kWh,大幅提升经济性。

2. 新技术迭代扩大应用场景

  • 固态电池:2024年取得突破,能量密度提升至350Wh/kg(传统锂离子电池约250Wh/kg),循环寿命延长至3000次以上,主要用于高端户储及工商业储能,2025年将逐步商业化。
  • 钠离子电池:成本较锂离子电池低30%(约80美元/kWh),适合长时储能(如10小时以上),2024年已在中国内蒙古、青海等地区试点,2025-2026年将大规模应用,扩大储能的应用场景(如电网级储能)。

五、市场竞争与原材料:风险与机遇并存

1. 市场竞争格局

储能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头部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占据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具有技术、产能、成本优势。新进入者(如特斯拉、小鹏汽车)虽带来一定竞争,但因需求增长快(2024-2026年需求复合增速35%),竞争压力可控,订单仍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2. 原材料价格走势

2024年以来,锂价(碳酸锂)从2023年的高点(50万元/吨)下跌至20万元/吨以下,降低了储能电池的成本(锂占电池成本约40%)。2025-2026年,随着锂矿产能释放(如澳大利亚、智利的新矿投产),锂价将保持稳定(15-20万元/吨),进一步支撑储能成本下降,刺激需求。

六、风险因素分析

尽管订单可持续性较强,但仍需关注以下风险:

  1. 政策退坡:若中国、美国等国的储能补贴政策(如中国的新能源配储补贴)退坡,可能短期影响需求,但长期仍由可再生能源配套需求支撑。
  2. 需求不及预期:若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增长放缓(如欧洲因能源危机缓解导致光伏装机量下降),可能导致储能需求低于预期,但概率较低(全球双碳目标未变)。
  3. 产能过剩:若2025-2026年产能释放过快(如全球储能产能超过200GWh),可能引发价格战(如2023年磷酸铁锂电芯价格从1元/Wh降至0.45元/Wh),影响企业利润,但订单规模仍将保持增长(因成本下降刺激需求)。

七、结论:订单可持续性较强

综合以上分析,储能行业订单排至2026年的可持续性较强,主要逻辑如下:

  • 需求驱动:可再生能源配套、政策支持、电力市场改革带来刚性需求,2024-2026年全球储能需求复合增速将保持35%-40%。
  • 供给能力:头部企业产能扩张(2025年全球储能产能超300GWh)足以覆盖需求,订单与产能释放节奏匹配。
  • 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电池组成本降至100-120美元/kWh)与新技术(固态、钠离子电池)应用,进一步提升经济性,刺激需求。
  • 风险可控:政策退坡、需求不及预期等风险均为短期或局部,不影响长期趋势。

因此,储能行业订单排至2026年是可持续的,且2026年后仍将保持增长,成为全球新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产业。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