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远大医药核药收入占比仅5%是否合理?行业分析与建议

本文分析远大医药核药收入占比仅5%的合理性,从业务结构、行业对比、市场潜力及战略规划多维度探讨,并提出优化建议,助力企业把握核药市场机遇。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远大医药核药收入占比合理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核医药(简称“核药”)是医药行业中技术壁垒高、增长潜力大的细分领域,主要用于肿瘤诊断与治疗(如PET-CT显像剂、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远大医药(00512.HK)作为国内综合型医药企业,其核药收入占比仅约5%(注:因未获取到公司最新财务数据,此处为行业常规假设值),该比例是否合理需从公司业务结构、行业竞争格局、市场潜力及战略规划等多维度分析。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常识,结合假设数据(因工具未返回具体数据,数据均为行业常规水平假设),对其合理性展开探讨。

二、核心分析维度

(一)公司业务结构:综合型医药企业的战略选择

远大医药是一家以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为核心的综合医药企业,其业务布局覆盖抗感染、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核药作为其细分业务板块,收入占比低(假设为5%)的合理性需结合其整体业务结构判断:

  • 成熟业务的支撑:若远大医药的化学药(如抗生素、心血管药物)或生物药业务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贡献了80%以上的营收及利润(假设值),则核药作为“新兴业务”,短期内占比低是企业聚焦核心业务的合理选择。例如,国内多数综合医药企业(如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的新兴业务(如生物类似药、核药)占比均低于10%,需经历研发积累期后逐步提升。
  • 核药业务的阶段性特征:核药研发需投入大量资金(如放射性药物的GMP生产车间、核素标记技术),且审批周期长(通常5-8年)。若远大医药的核药业务处于研发后期或商业化初期(如某款PET-CT显像剂刚获批上市),则收入占比低是业务发展的必经阶段,符合行业规律。

二、行业对比:与竞品及行业均值的差距

判断核药收入占比是否合理,需与核药龙头企业行业均值对比(数据均为假设,若有真实数据可替换):

  • 竞品对比

    • 东诚药业(002675.SZ):核药是其核心业务,收入占比约20%(假设),主要产品为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锝[99mTc]标记药物,市场份额居国内前列;
    • 中国同辐(01763.HK):核药龙头企业,收入占比约30%(假设),拥有核素生产(如钼-99、碘-131)、药物研发全产业链能力,市场份额约25%(假设);
    • 远大医药:核药收入占比5%(假设),远低于竞品。若竞品的核药业务已实现规模化盈利,远大的低占比可能意味着市场渗透不足业务优先级较低
  • 行业均值:据《中国核医药行业发展报告(2024)》(假设),国内核药市场规模约300亿元(2024年),年增长率约15%(高于医药行业整体增速)。行业内企业核药收入占比均值约12%(假设),远大的5%低于均值,若其核药业务未进入快速增长期,可能存在战略滞后风险。

三、市场潜力与政策支持:核药业务的长期价值

核药的合理性需结合市场潜力政策环境判断:

  • 市场潜力:随着肿瘤发病率上升(如肺癌、乳腺癌)及核医学技术普及(如PET-CT设备数量增长),核药需求持续增长。据Frost & Sullivan预测(假设),2030年中国核药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18%。若远大医药核药收入占比保持5%,则2030年核药收入仅约50亿元(假设总营收1000亿元),而市场规模1000亿元,市场份额仅5%,远低于龙头企业(如中国同辐25%),说明其核药业务未充分挖掘市场潜力。

  • 政策支持:核药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领域(如“提升核医学诊断与治疗能力”),国家药监局(NMPA)也简化了核药审批流程(如放射性药物优先审评)。若远大医药未加大核药研发投入(如每年研发投入占比低于5%),则可能错失政策红利,当前5%的占比不符合长期战略逻辑

四、战略规划:核药业务的未来布局

若远大医药有扩大核药业务的战略规划(如公开披露的研发管线、并购计划),则当前5%的占比是合理的“战略储备期”;若未明确战略,则合理性存疑:

  • 研发管线:若远大医药拥有10个以上核药在研项目(如靶向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且其中2-3个处于III期临床(假设),则未来3-5年核药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15%以上,当前低占比是为未来增长做准备;
  • 并购整合:若远大医药通过并购(如收购核药企业或研发平台)快速切入核药领域(如2023年收购某核药研发公司),则核药收入占比可在短期内提升,当前5%是并购后的过渡阶段;
  • 无明确战略:若远大医药未披露核药研发或并购计划,且核药收入连续3年占比低于5%(假设),则说明其未将核药作为核心业务,合理性需结合其整体业务增长情况判断(如其他业务增长是否足以支撑企业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合理性判断

  • 短期合理:若远大医药的核心业务(如化学药、生物药)增长稳定(年增长率10%以上),核药业务处于研发或商业化初期,且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如研发投入、并购),则当前5%的占比是战略聚焦的合理选择
  • 长期不合理:若核药行业保持15%以上的高增长,而远大医药核药收入占比长期低于行业均值(12%),且未加大投入,则错失市场机会,合理性存疑。

(二)建议

  1. 强化核药研发:加大核药领域研发投入(如每年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8%以上),聚焦肿瘤诊断与治疗核药(如PSMA靶向核素治疗药物),提升技术壁垒;
  2. 加速商业化进程:通过并购或合作(如与核药龙头企业联合开发),快速切入核药市场,提升市场份额;
  3. 优化业务结构:在保持核心业务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核药收入占比(如未来5年提升至15%),降低单一业务依赖风险。

(注:本报告数据均为假设,因未获取到远大医药及行业最新数据,分析结论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