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利率下行对保险公司利差损的影响,探讨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利率错配问题,并提出资产负债管理、产品结构调整等应对策略,为险企防范利差损风险提供参考。
利差损(Net Interest Margin Loss)是保险企业面临的核心利率风险之一,其本质是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持续低于保单预定利率所导致的亏损。对于寿险企业而言,负债端(如终身寿险、年金险等长期保单)的“预定利率”是合同约定的固定成本(例如过去常见的3.5%、4.025%),而资产端(如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则依赖于市场利率环境。当市场利率下行时,资产端收益下滑,无法覆盖负债端的固定成本,利差损便会产生。
从会计角度看,利差损体现为“净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 NIM)的收缩甚至转负——净息差=(资产平均收益率-负债平均成本率)×资产规模。利率下行会直接压缩资产收益率,而负债成本率因保单约定无法同步下降,导致净息差收窄,进而侵蚀企业利润。
险企的资产配置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核心,其中债券占比最高(约50%-70%),非标资产(如信托、资管计划)次之(约20%-30%),权益类资产(股票、基金)占比最低(约10%-20%)。利率下行对各资产类别的影响差异显著:
非标资产(如信托贷款、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收益率通常与市场利率挂钩(如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利率下行时,非标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会同步下降。此外,非标资产的“期限错配”问题更为突出——险企的负债久期通常长于非标资产的期限(如负债久期20年,非标资产久期5-10年),当非标资产到期后,再投资的收益率会更低,加剧资产端收益收缩。
利率下行会降低权益资产的贴现率(Discount Rate),理论上会推高股票估值(如DCF模型中,贴现率下降会提升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因此权益类资产可能在利率下行初期获得上涨收益。但权益资产的波动大、流动性高,险企为控制风险,通常不会过度配置(占比不超过20%),因此无法完全对冲债券与非标资产的收益下滑。
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是险企对客户的承诺,具有刚性特征——一旦保单生效,预定利率不会随市场利率变化而调整。例如,某险企2020年销售的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为3.5%,即使2025年市场利率降至2.5%,该保单的负债成本仍需维持3.5%,导致险企必须通过资产端获得至少3.5%的收益率才能覆盖成本。
长期寿险(如终身寿险、年金险)的期限通常在10年以上,甚至终身,预定利率锁定时间长,利率下行的影响更为持久。例如,一款20年期限的年金险,预定利率3.5%,若险企在发行后遭遇利率下行(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5%降至2.5%),则未来20年需持续用2.5%的资产收益覆盖3.5%的负债成本,每年产生1%的利差损,累计亏损会随期限延长而扩大。
短期健康险、意外险的负债期限短(通常1年以内),预定利率随市场利率调整的灵活性高,利差损风险较小。但万能险的“最低保证利率”(如2.0%)仍是刚性承诺,当市场利率降至最低保证利率以下时,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实际支付给客户的利率)需维持在最低保证利率以上,导致险企需用自有资金填补差额,加剧利润压力。
2014-2016年,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0%降至2.7%(累计下降130BP),险企投资收益率从2013年的6.8%降至2016年的5.6%。同期,寿险公司的预定利率仍维持在3.5%-4.025%,导致部分公司的净息差从2013年的1.5%收缩至2016年的0.8%,个别公司甚至出现净息差转负(如某大型寿险公司2016年净息差为-0.3%)。
2020年,疫情导致经济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1%降至2.5%(下降60BP)。为防范利差损,银保监会于2020年8月下调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4.025%降至3.5%),并要求险企提高准备金计提比例(如对长期寿险产品计提“利率风险准备金”)。此次调整虽缓解了短期利差损压力,但长期来看,若利率持续低位运行,3.5%的预定利率仍可能高于资产收益率。
2023年以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低位运行(平均值约2.6%-2.8%),2024年受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影响,收益率进一步降至2.5%以下。2025年,市场普遍预期利率将维持低位(或小幅下行),险企的资产收益率压力持续。
2023年,险企平均投资收益率约3.2%(较2022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24年进一步降至3.0%以下。其中,债券组合的平均收益率从2022年的3.5%降至2024年的2.8%,非标资产收益率从4.5%降至3.5%,权益类资产收益率因市场波动(如2024年股市下跌)降至1.5%左右,整体资产收益率无法覆盖3.5%的预定利率,导致部分险企出现利差损。
利率下行对险企利差损的影响是长期、结构性的,其核心矛盾是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率的错配。险企需通过资产负债管理(ALM)、产品结构调整、多元化投资等方式应对,同时监管政策的支持(如预定利率调整、再保险安排)也能有效缓解风险。
利率下行是险企面临的长期挑战,利差损风险需通过“资产端优化+负债端调整+监管支持”的组合策略应对。未来,险企需进一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提升投资多元化水平,同时监管需持续完善政策框架,共同防范利差损风险,维护保险行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