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为何市值反超工商银行?业绩、资产质量与市场偏好分析

2025年农业银行市值超越工商银行,本文从业绩增速、资产质量、零售业务及市场偏好等多维度分析其核心驱动因素,揭示农行逆袭背后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农业银行为何市值反超工商银行?——基于业绩、资产质量与市场偏好的多维分析

一、引言

2025年以来,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市值多次反超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成为A股及A+H市场新的“宇宙行”。截至2025年9月4日,农行A+H总市值约2.55万亿元,首次超越工行的2.5万亿元;年内农行A股股价涨幅达39.71%,位居银行板块榜首,远超工行的12.15%。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业绩增速、资产质量、业务结构及市场偏好等多个维度。

二、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一)业绩增速差异:农行利润正增长,工行陷入负增长

业绩是市值的核心支撑。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农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395亿元,同比增长2.66%,为四大行中唯一保持利润正增长的银行;而工行虽营收规模(4271亿元)仍居首位,但归母净利润(1681亿元)同比下滑1.39%,增速落后农行逾4个百分点。

从利润结构看,农行的非息收入成为增长亮点。2025年一季度,农行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大增45.3%,投资收益激增96%,有效对冲了息差收窄的拖累(负债端成本率环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至1.58%)。相比之下,工行的非息收入增长乏力,加之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增加(同比增长15%),导致利润下滑。

(二)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农行“稳健性”领先同业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农行的不良贷款率(1.28%)低于工行(1.33%),且拨备覆盖率(295%)显著高于工行(217.71%),意味着农行对不良贷款的覆盖能力更强,风险抵御能力更优。

这一差异源于农行的**“三农”与县域市场定位**。尽管初始底子薄,但农行长期深耕县域及农村市场,客户结构以中小微企业和个人为主,资产质量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相比之下,工行的客户结构更侧重大型企业和城市市场,受经济下行的冲击更大,不良贷款暴露压力也更明显。

(三)零售业务扩张:农行“弯道超车”,成为增长引擎

零售业务是银行的“长期增长极”。农行近年来在零售板块的表现堪称“逆袭”:2025年上半年,农行个人金融业务收入、个人客户总量、个人存款规模和个人贷款规模均居行业第一;个人贷款余额突破9万亿元,同业率先实现这一目标,较2020年增长约30%。

零售业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农行的数字化转型。例如,农行推出的“农银e贷”系列产品,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获客,个人贷款余额年均增长超过10%。相比之下,工行的零售业务增长较慢,2025年上半年个人贷款余额增速仅为5%,低于农行的8%。

(四)股价与估值:市场偏好“稳健增长”,农行估值修复

从股价表现看,2022年以来农行股价累计上涨229.24%,远超工行的127.84%。这一差距源于市场对农行的**“低估值+高增长”**组合的青睐:

  • 初始估值优势:2022年初,农行的市盈率(4.27倍)和市净率(0.5倍)均低于工行(4.74倍、0.57倍),为后续估值修复提供了空间;
  • 增长预期支撑:尽管农行的市盈率(TTM,9.21倍)高于工行(7.39倍),但市场认为农行的**利润增速(2.66%)**远高于工行(-1.39%),且资产质量更优,值得更高的估值;
  • 资金偏好: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养老金等追求稳定收益的大资金持续流入农行,推动股价上涨。

三、结论与展望

农业银行市值反超工商银行,本质是**“稳健增长+资产质量+零售扩张”**的综合结果。尽管工行在营收规模上仍居首位,但农行的利润增速、资产质量及零售业务表现更符合市场对“长期价值”的追求。

展望未来,农行的县域市场优势数字化转型将继续支撑其增长;而工行则需要应对大型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和零售业务增长乏力的挑战。随着市场对“稳健性”的偏好不断增强,农行的市值领先地位有望持续巩固。

(注:数据来源为券商API数据[0]及网络搜索[1]-[10],其中业绩数据来自2025年半年报,股价数据截至2025年9月4日。)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