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房地产下行期资产处置面临市场流动性困境、估值不确定性、政策约束及企业财务压力等难题。本报告分析核心矛盾并提出政策支持、企业转型与市场机制完善等解决方案。
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周期,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尽管政策层面出台了稳销量、降负债等支持措施,但长期驱动力不足(如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结构老龄化)、短期需求疲软(如收入预期下降、结婚率走低)等核心矛盾仍未缓解。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及相关主体的资产处置面临多重难题,涉及市场流动性、资产估值、政策约束、企业财务能力及处置模式等多个维度,成为影响行业出清与健康发展的关键障碍。
市场流动性是资产处置的核心前提,而房地产下行期的流动性困境主要表现为销量下滑导致变现难度加大及库存积压加剧。
2025年,房地产销量持续下滑,成为制约资产变现的关键因素。据房天下2025年1月报道[3],尽管政策出台后市场有所回暖,但“整体趋势仍向下”,若销量继续下降,“房价将难以稳住”。销量下滑的核心原因包括:
许多房地产企业因前期盲目扩张(如三四线城市的开发项目),导致库存积压严重[1][4]。例如,部分企业在三四线城市开发的住宅项目,因当地人口外流、需求不足,导致项目长期滞销,资金被占用。同时,土地供应政策的调整(如增加住宅用地供应量)[2],使得市场上的新房供应进一步增加,加剧了库存积压,影响存量资产的处置价格。
资产估值是资产处置的核心环节,而房地产下行期的估值难题主要源于短期市场波动与长期价值驱动因素弱化。
房价的稳定依赖于“量”的支撑,而销量下滑使得房价面临下跌压力[3]。例如,2025年若房地产销量继续下降,房价将难以维持,导致存量资产的市场价值贬值。同时,政策调整(如土地供应增加、信贷收紧)也会影响估值:土地供应增加导致地价下跌,进而拉低新房售价,影响存量资产的估值;信贷收紧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迫使企业加快处置节奏,但可能因急于变现而降低售价,加剧损失。
从长期来看,房地产资产的内在价值面临贬值压力:
本轮去库存周期面临外部经济动能放缓(如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长期需求支持不稳定(如城镇化进程接近尾声)的双重考验,传统“涨价去库存”的模式已不可持续,价格重估成为必然。但价格重估需要综合考虑市场供需、政策导向及资产质量等多重因素,操作难度大。例如,部分企业因对市场预期判断失误,导致估值偏高,无法找到合适的买家;或因估值偏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2025年,房地产政策环境经历了深刻调整,政策诉求从“抑制过热”转向“结构性转型”,对资产处置产生了多方面约束。
土地供应政策方面,政府强调增加住宅用地供应量以平抑地价[2],但这也导致市场上的新房供应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库存积压,影响存量资产的处置价格。信贷政策方面,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更加谨慎,融资成本持续上升[1][4](如贷款利率较之前上升1-2个百分点),导致企业在处置资产时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如用于项目收尾或债务偿还)。
房产税、增值税等税收改革的推进[2],使得房地产资产处置的税费支出增加。例如,房产税的试点工作要求企业缴纳更多的持有成本(如按房产原值或租金收入缴纳),迫使企业加快处置节奏,但可能因急于变现而降低售价,加剧损失。此外,增值税的改革(如提高税率或扩大征收范围),也增加了企业的处置成本。
国有资产处置(如国企持有的房地产资产)需要遵守严格的程序(如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信息披露)[5],但部分企业存在程序不规范(如未进行资产评估或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作价不准确(如采用传统方法高估资产价值)等问题[5],导致处置效率低下,甚至引发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例如,某国企在处置旗下房地产资产时,因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导致评估价格高于市场价值,最终无法找到买家,处置周期延长。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处置的基础,而下行期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与处置能力弱化的双重压力。
许多房地产企业因前期承接过剩项目(如三四线城市的开发项目),导致资金被占用[1][4]。例如,部分企业在三四线城市开发的住宅项目,因当地需求不足,导致项目长期滞销,资金无法回笼。同时,销量下滑使得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少,资金回笼速度放缓,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紧张。例如,某房企因资金不足,无法完成项目收尾(如配套设施建设),导致资产无法及时处置,形成“资金占用-处置延迟-资金更紧张”的恶性循环[10]。
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收紧,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持续上升[1][4]。例如,部分企业的贷款利率从之前的4%上升至6%,增加了债务负担。融资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在处置资产时难以承担相关费用(如中介费用、税费),进一步削弱了处置能力。
销量下滑与房价下跌导致企业的资产减值计提增加(如存货跌价准备)[6]。例如,某房企因旗下项目滞销,计提了大量的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业绩下行的压力,迫使企业加快处置节奏,但可能因急于变现而降低售价,加剧损失。
目前,房地产资产的处置模式主要以出售、转让为主[5],但这些传统方式存在诸多局限,难以适应下行期的市场环境。
为应对传统模式的局限,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创新处置模式(如政府收储、资产重组、金融科技应用):
房地产下行期的资产处置难题是市场环境、政策导向、企业财务状况及处置模式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及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
总之,房地产资产处置难题的解决,需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及市场机制完善的协同作用,推动行业出清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