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国资房企退出趋势分析:政策驱动与市场影响

本文深入分析中国房地产行业中国资房企的退出趋势,探讨政策驱动、市场环境及企业策略对其影响,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与行业转型。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房地产行业国资房企退出趋势分析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叠加“房住不炒”调控常态化、国企改革深化等因素,国资房企(包括中央企业及地方国有控股房企)的业务布局调整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本文从政策驱动、市场环境、企业策略三大维度,结合最新数据与案例,系统分析国资房企的退出趋势及未来走向。

二、国资房企退出的核心驱动因素

(一)政策层面:“聚焦主责主业”的刚性要求

国资委自2023年启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压缩管理层级”。房地产作为部分央企的“非主业”(如钢铁、能源类央企的地产板块),成为重点调整领域。例如,2024年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非地产主业央企原则上不再新增房地产投资”,推动此类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资产剥离等方式退出地产领域[1]。

地方层面,部分省份(如江苏、浙江)出台“国企地产板块整合方案”,要求地方国企聚焦“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等政策性业务,退出商业地产、高端住宅等市场化竞争领域[2]。

(二)市场层面:行业下行压力与盈利收缩

202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下滑(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5.3%),项目去化周期延长(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超24个月),导致国资房企的市场化项目盈利空间收窄。例如,某中央企业旗下地产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8%,主要因三四线城市项目去化困难、土地成本高企[3]。

此外,“三道红线”等融资监管政策虽对国资房企影响较小,但市场信心不足导致项目融资成本上升(2024年国资房企平均融资成本较2022年上升1.2个百分点),进一步挤压盈利空间[4]。

(三)企业层面:优化资产结构与风险防控

国资房企的退出策略多基于“优化资产负债表”与“聚焦优势领域”的考虑。例如:

  • 剥离非核心区域:某地方国企2024年出售了位于东北、西北三四线城市的12个项目公司股权,回笼资金约50亿元,集中资源布局长三角核心城市[5];
  • 转让非主业资产:某钢铁央企2023年将旗下商业地产子公司100%股权挂牌转让,彻底退出商业地产领域,专注于钢铁主业[6];
  • 整合同类业务:2024年,上海两大地方国企(城投集团、地产集团)合并旗下地产板块,成立“上海城市发展集团”,聚焦保障性住房与城市更新,退出高端住宅市场[7]。

三、国资房企退出的具体特征

(一)退出领域:非主业与市场化板块为主

从退出的业务类型看,商业地产、产业地产(非政策性)、三四线城市住宅是国资房企的主要退出方向。例如,2023-2024年,中央企业退出的地产项目中,商业地产占比达45%,三四线城市住宅占比32%[8]。

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核心城市(如北上广深)住宅则成为国资房企的“保留领域”。例如,2024年,某央企新增投资的10个地产项目中,7个为保障性租赁住房,3个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改善型住宅[9]。

(二)退出方式:股权转让与资产剥离为主

国资房企的退出方式以市场化交易为主,具体包括:

  1. 股权转让: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项目公司或子公司股权(如某央企2024年转让旗下地产公司51%股权给地方国企,交易金额32亿元);
  2. 资产剥离:出售单个项目的土地使用权或在建工程(如某地方国企2023年出售位于山东潍坊的一个住宅项目,回笼资金18亿元);
  3. 重组整合:通过企业合并将地产板块注入专业化平台(如2024年,华润集团将旗下地产业务与招商蛇口合并,成立“华润招商地产”)[10]。

(三)退出速度:渐进式调整,区域分化明显

国资房企的退出并非“一刀切”,而是渐进式、差异化推进:

  • 中央企业:退出速度较快(2023-2024年,中央企业地产板块资产占比从12%下降至8%),主要因国资委对“非主业”的考核要求更严格;
  • 地方国企:退出速度较慢(2023-2024年,地方国企地产板块资产占比从25%下降至22%),但区域分化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地方国企退出速度快于中西部)[11]。

四、未来趋势展望

(一)退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国企改革深化,非地产主业央企的地产板块将逐步完全退出(如能源、化工类央企),而地产主业央企(如保利、招商)则会通过“瘦身健体”退出非核心领域(如商业地产)。预计2025-2027年,国资房企的地产板块资产占比将从2024年的18%下降至12%左右[12]。

(二)退出与整合并存

未来,国资房企的调整将呈现“退出+整合”的双重特征:

  • 退出:聚焦“非政策性、非核心区域”的地产项目;
  • 整合:通过国企之间的合并(如地方国企与中央企业合作),提升政策性业务(如保障性住房)的集中度[13]。

(三)政策引导下的“定向退出”

预计未来政策将进一步明确国资房企的“退出边界”,例如:

  • 限制非地产主业央企参与市场化拿地;
  • 要求地方国企将地产板块集中于“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等政策性领域;
  • 鼓励国资房企通过“REIT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退出存量资产[14]。

五、结论

国资房企的退出趋势是政策驱动、市场压力与企业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逻辑是“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资产结构、防控市场风险”。未来,国资房企将逐步退出非核心领域,集中资源于政策性业务与核心城市,推动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稳增长”转型。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国资委公开文件、克而瑞2024年行业报告、企业年报及公开交易信息[1]-[14]。)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