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医药核药收入占比仅5%却备受市场关注,本文深入分析核药行业高景气度、公司差异化布局及市场高预期逻辑,揭示其未来增长潜力。
远大医药(00512.HK)作为国内老牌医药企业,2024年实现总收入116.4亿港元(剔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长12.8%),其中核药抗肿瘤板块收入约5.9亿港元,占比仅约5%。然而,这一“小占比”业务却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其背后是核药行业的高景气度、公司在核药领域的差异化竞争力,以及市场对创新业务的高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行业空间、公司布局、增长潜力、市场预期等维度,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底层逻辑。
核药(放射性药物)作为精准医疗的重要分支,凭借“靶向性强、疗效显著”的特点,近年来成为医药行业的高增长赛道。其市场空间的扩张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根据财富洞察(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2023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84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29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0%(2019-2023年CAGR仅11%)。国内市场方面,2023年我国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约78.1亿元,2018-2023年CAGR达21.4%,远高于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约6-8%)。
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3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9.8%),癌症患病率随老龄化加速上升(2023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90万例)。核药在肿瘤诊断(如PET-CT显像)与治疗(如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中的应用,能有效解决传统疗法“精准度低、副作用大”的痛点,需求持续释放。
国内政策对核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如《“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将核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同时核素制备、标记技术(如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的突破,进一步降低了核药的研发与生产壁垒,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远大医药的核药业务虽占比小,但布局早、管线全、技术壁垒高,是公司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公司重磅产品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是全球唯一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的核药,2022年初获批上市后持续高速放量。2024年,该产品收入约5.9亿港元(同比增长177%),累计治疗患者近2000例,覆盖国内22个省市的50余家医院。其“精准靶向肿瘤、保留正常肝组织”的优势,使其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除易甘泰®外,公司核药管线涵盖RDC药物、诊断核药等多个领域,且进展迅速:
尽管当前核药收入占比仅5%,但其增长速度远高于公司整体业务,已成为公司业绩的核心增长点:
2024年,远大医药核药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77%(5.9亿港元),远高于总收入的12.8%(剔除汇率影响)。这一增速主要来自易甘泰®的放量(2024年治疗患者数同比增长约150%),以及核药产品的医院渗透率提升(2024年新增10余家医院开展易甘泰®手术)。
根据国元证券研报,若易甘泰®保持当前增速(年复合增长100%),预计2026年其收入将突破20亿港元;加上RDC药物的上市(如TLX591-CDx预计2026年获批),核药业务收入占比有望在2027年提升至15%以上,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医药行业中,创新业务(尤其是高壁垒的核药)的估值通常高于传统业务。远大医药的核药业务之所以受关注,本质是市场对其“创新能力”与“未来回报”的高预期:
核药的研发与生产壁垒高(如核素牌照、GMP认证、临床经验),远大医药的核药业务属于“高壁垒、高成长”赛道,市场给予其更高的估值溢价。例如,2024年远大医药绩后股价高开逾10%,部分原因是核药业务的高速增长与管线进展(如RDC药物进入III期临床)。
远大医药作为老牌药企,近年来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核药业务是其转型的核心方向。市场关注的不仅是当前的收入占比,更是公司在核药领域的长期布局能力(如管线丰富度、技术积累),以及未来成为“全球核药龙头”的潜力。
远大医药核药收入占比仅5%却受关注,其核心逻辑可总结为:
尽管当前核药收入占比小,但它是远大医药“创新转型”的关键抓手,也是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随着核药产品的持续放量与管线的逐步兑现,这一“小占比”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