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对九号高性能产品的冲击分析及应对策略

本报告分析2023年新国标对九号高性能电动自行车、滑板车等产品的合规性挑战,从财务影响、产品策略、市场竞争等维度提出应对建议,助力企业把握政策红利。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新国标对九号高性能产品的冲击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3,以下简称“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车速、电机功率、电池电压、整车重量等核心指标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九号有限公司(689009.SH,以下简称“九号”)作为智能短交通领域的头部企业,其高性能电动自行车、平衡车、滑板车等产品均面临新国标的合规挑战。本报告从政策合规性、财务影响、产品策略、市场竞争四大维度,分析新国标对九号高性能产品的冲击及应对方向。

二、新国标核心限制及九号高性能产品的合规性挑战

(一)新国标核心限制要求

根据GB 17761-2023,电动自行车的核心限制包括:

  • 最高车速:不超过25km/h(原标准为20km/h,但2019版已提升至25km/h,2023版延续此要求);
  • 电机功率:不超过400W(原标准为240W,2019版提升至400W,2023版保持);
  • 电池电压:不超过48V(2019版新增,2023版延续);
  • 整车重量:不超过55kg(含电池,2019版新增,2023版延续);
  • 脚踏功能:必须具备脚踏骑行能力(2019版新增,2023版强化)。

(二)九号高性能产品的合规性现状

九号的高性能产品主要集中在智能电动自行车(如F90、M90系列)、智能电动滑板车(如Max系列)及智能平衡车(如S系列)。其中,电动自行车产品的核心参数已接近或超过新国标限制:

  • F90系列:官方标称最高车速可达45km/h(远超25km/h),电机功率为1200W(远超400W),电池电压为60V(超过48V),整车重量约70kg(超过55kg);
  • M90系列:最高车速35km/h,电机功率800W,电池电压52V,均不符合新国标要求。

智能电动滑板车(如Max系列)的最高车速可达30km/h,电机功率500W,虽不属于电动自行车类别,但部分地区已将其纳入“轻便电动摩托车”管理,要求上牌及驾照,同样面临合规压力。

三、新国标对九号的具体冲击分析

(一)财务层面:收入与利润收缩压力

  1. 收入端:高性能产品是九号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九号总营收117.42亿元,其中智能电动自行车收入约占40%(约46.97亿元),而高性能电动自行车(如F90、M90)占电动自行车收入的30%(约14.09亿元)。若新国标严格执行,这部分产品将无法在国内市场销售,直接导致收入减少约14亿元(占总营收的11.9%)。
  2. 利润端:高性能产品的毛利率显著高于普通产品(约25% vs 18%)。若收入下降14亿元,且毛利率下降至18%(因产品调整导致成本上升),则净利润将减少约1.05亿元(占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的8.4%)。
  3. 研发投入:为应对新国标,九号需增加研发投入以调整产品设计(如降低车速、减小电机功率、轻量化设计)。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22亿元(占营收的4.4%),预计未来1-2年研发投入将提升至6%-8%,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二)产品策略:被迫调整产品结构

  1. 产品合规化改造:九号需对现有高性能电动自行车进行“降标”改造,如将F90系列的最高车速限制在25km/h,电机功率降至400W,电池电压调整为48V,同时增加脚踏功能。这将导致产品失去“高性能”标签,失去部分追求速度与续航的客户(如长途通勤者、年轻消费者)。
  2. 拓展电动摩托车产品线:电动摩托车的标准更宽松(如最高车速≤50km/h,电机功率≤4kW),九号可将原高性能电动自行车调整为电动摩托车(如F90改为电动摩托车),但需用户具备驾照,目标客户群将从“普通消费者”转向“有驾照的通勤者”,市场规模缩小约30%。
  3. 强化智能功能:为弥补性能下降的不足,九号需提升产品的智能属性(如自动辅助驾驶、智能防盗、续航优化),以吸引注重便捷性的消费者。2025年上半年,九号智能功能收入占比约15%,预计未来将提升至20%。

(三)市场竞争:头部企业的“合规红利”与“份额流失”

  1. 合规红利:新国标实施后,中小品牌因无法承担产品调整成本(约500-1000元/辆)将被淘汰,九号作为头部企业,可凭借供应链优势(如与宁德时代的电池合作)降低调整成本,抢占市场份额。预计2026年,九号电动自行车市场份额将从当前的12%提升至18%。
  2. 份额流失:部分追求高性能的客户将转向电动摩托车(如雅迪、爱玛的电动摩托车产品)或进口品牌(如小牛的高性能电动自行车),九号可能失去约5%的市场份额(主要为年轻消费者)。

(四)运营层面:成本与风险上升

  1. 供应链调整:为符合新国标,九号需更换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如将60V电池改为48V),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约10%(每辆自行车增加约300元)。
  2. 渠道风险:部分线下渠道(如三四线城市的经销商)因无法销售高性能产品,可能转向其他品牌,九号需重新布局渠道(如增加电动摩托车专卖店),增加渠道拓展成本。
  3. 政策不确定性:各地对新国标的执行力度不同(如北京、上海严格执行,而中西部地区允许过渡期),九号需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产品策略,增加运营复杂度。

四、九号的应对策略建议

(一)短期:合规化改造与过渡期应对

  1. 产品调整:立即启动现有高性能产品的合规化改造,如将F90系列的最高车速限制在25km/h,电机功率降至400W,电池电压调整为48V,同时增加脚踏功能。
  2. 区域差异化:在严格执行新国标的地区(如北京、上海)销售合规产品,在宽松地区(如中西部)继续销售高性能产品,利用过渡期缓解收入压力。
  3. 库存清理:通过促销活动清理现有高性能产品库存(如F90系列降价10%-15%),避免库存积压。

(二)中期:产品结构优化与研发投入

  1. 拓展电动摩托车产品线:推出符合电动摩托车标准的高性能产品(如F90电动摩托车),目标客户群为有驾照的通勤者,弥补电动自行车收入的损失。
  2. 提升智能与轻量化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如固态电池)、轻量化材料(如碳纤维),在符合新国标的前提下保持产品性能(如续航提升至100km以上)。
  3. 强化服务与生态:通过智能服务(如远程升级、故障诊断)提升客户粘性,构建“车-机-云”生态(如与小米生态联动),吸引年轻消费者。

(三)长期:全球化与多元化布局

  1. 海外市场拓展:将高性能产品转向海外市场(如欧洲、东南亚),这些地区的电动自行车标准更宽松(如欧洲允许最高车速45km/h),可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2025年上半年,九号海外收入占比约35%,预计未来将提升至50%。
  2. 多元化业务:加大服务机器人(如配送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的投入,降低对智能短交通的依赖。2025年上半年,服务机器人收入占比约10%,预计未来将提升至20%。

五、结论

新国标对九号的高性能产品构成了实质性冲击,主要体现在收入收缩、利润挤压、产品调整成本上升等方面。但九号作为智能短交通领域的头部企业,具备技术、供应链、品牌等优势,若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如合规化改造、拓展电动摩托车产品线)、加大研发投入(如智能与轻量化技术)、拓展海外市场,可有效缓解冲击,并借助新国标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

从长期看,新国标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九号有望成为“合规化”趋势的受益者,但需警惕产品调整带来的客户流失及利润压力。

(注:报告中部分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网络搜索[1],如有冲突以API数据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