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2024-2025风电招标市场分析:规模创新高,海风成新增长点

本报告分析2024-2025年风电招标市场,涵盖陆风与海风规模、价格走势、竞争格局及政策影响。2024年招标119.1GW同比增93%,2025年预计突破150GW,海风增速达213%。头部企业金风、运达主导市场,零部件企业多元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2 分钟

风电招标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风电招标是风电产业链的核心枢纽,连接上游设备制造与下游项目并网,其规模、价格及竞争格局直接反映市场需求热度与产业链盈利水平。近年来,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风电招标市场持续高景气,2024年以来招标规模屡创历史新高,为2025年及后续并网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报告从市场现状、招标趋势、价格走势、竞争格局、政策影响、企业案例、风险展望等维度,对风电招标市场进行全面分析。

二、市场现状:高景气延续,招标规模创历史新高

风电招标量是风电需求的先行指标,2024年以来市场持续高增:

  • 2024年:前三季度风电新增招标总量达119.1GW,同比激增93%(财信证券数据)。其中,陆上风电招标111.5GW(+100.5%),海上风电招标7.6GW(+24.6%)。
  • 2025年:1-4月国内11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合计中标45.98GW(不含框架采购及自建),其中海上风电招标9.6GW,同比暴涨213%(风芒能源数据)。

从季度分布看,2024年第三季度招标量达峰值(约45GW),主要因开发商赶在年底前锁定设备供应;2025年第一季度招标量延续高增,受益于海上风电项目密集开工(如江苏、广东重大项目)。

三、招标趋势:陆上稳定增长,海上成新增长点

(一)陆上风电:资源与技术驱动,占比主导

陆上风电因资源分布广(西北、东北、华北等“三北”地区)、技术成熟(机组单机容量从2MW提升至5MW以上)、成本较低(2024年陆风平均中标价1339元/kW),始终是招标核心板块。2024年陆上招标量占比达93%,2025年上半年仍占80%
需求端主要来自大型风电基地(如“三北”千万千瓦级基地)与分散式风电(如江苏、浙江分布式项目),2024年大型基地招标量占陆上招标量的**60%**以上,基地化开发是主要模式。

(二)海上风电:政策与技术推动,增速显著

海上风电因靠近负荷中心(东部沿海)、风速高(年利用小时数比陆上高20%-30%)、发电效率高,成为行业“新蓝海”。2024年海上招标量7.6GW(+24.6%),2025年1-4月招标9.6GW(+213%),增速远超陆上。
增长驱动因素:

  1. 政策保障:国家推进“海域分层设权”(水面、水体、海床分别设权),解决了深远海风电(水深>50米)的海域使用权冲突(如与航运、渔业的矛盾);
  2. 技术进步:大兆瓦机组(10MW以上)应用,降低单位千瓦成本(10MW机组比8MW机组成本低10%);
  3. 项目核准:截至2024年底,国内已核准待招标海上风电项目超25GW,2025年将进入密集开工期(如江苏10GW、广东8GW项目)。

四、价格走势:陆风企稳回升,海风持续下降

(一)陆上风电:从价格战到盈利修复

2023年因整机厂商竞争激烈,陆风平均中标价从2022年的1764元/kW降至1339元/kW(跌幅24%)。2024年以来,价格企稳回升,2025年至今平均中标价达1774元/kW(国信证券数据),主要原因:

  • 原材料下跌:2024年下半年钢铁、铜等黑色金属价格下跌(螺纹钢从4500元/吨降至3800元/吨),企业成本下降;
  • 大兆瓦占比提升:2024年5MW以上机组招标占比达70%(2023年为50%),大兆瓦机组单位成本更低但价格更高(5MW比3MW高10%-15%);
  • 企业盈利意识增强:2023年价格战导致利润收缩,2024年头部企业(如金风、运达)不再追求低价中标,注重盈利修复。

(二)海上风电:技术进步与竞争驱动价格下降

海上风电价格因机组大型化(10MW以上)、供应链成熟(海缆、管桩产能增加)及竞争加剧(整机厂商进入海上市场),持续下降。2024年海风平均中标价约2000元/kW(较2023年下降15%),2025年至今降至1800元/kW左右(国信证券数据)。

五、竞争格局:头部企业主导,零部件多元化发展

(一)整机厂商:头部集中,份额稳定

风电整机市场呈现“头部集中”格局,2024年1-10月12家整机厂商合计中标126.2GW,前三大企业(金风科技、运达股份、远景能源)占比达50%(24.4+19.6+18.2=62.2GW);2025年1-4月前三大企业(金风、运达、明阳)占比仍达48%(8.25+7.24+6.74=22.23GW)。
头部企业优势:

  • 技术研发:金风的直驱永磁技术、运达的双馈变速技术处于行业领先;
  • 产能规模:产能均超10GW/年,满足大型项目需求;
  • 客户资源:与国家能源集团、华润电力等主要开发商建立长期合作,中标率高。

(二)零部件企业:多元化布局,受益招标增长

风电零部件企业(叶片、塔筒、铸锻件、电磁线)受益于招标增长,2024年营收增速均超20%,其中叶片(中材科技)、塔筒(海力风电)增速超30%
发展趋势:

  • 多元化:川润股份(叶片+液压系统)、金沃股份(轴承+齿轮箱)通过多元化产品降低风险;
  • 技术升级:叶片企业开发120米以上长叶片(提高发电效率),电磁线企业开发耐高温产品(用于大兆瓦机组);
  • 海外扩张:海缆企业(东方电缆)进入欧洲市场,受益于欧洲海风招标(2025-2026年窗口期)。

六、政策影响:“双碳”目标与制度保障,推动高景气

(一)“双碳”目标:核心驱动力

我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下,风电是实现“双碳”的关键(2024年风电发电量占比约8%)。《“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330GW(2024年为300GW),需每年新增装机约30GW,为招标提供持续需求。

(二)海域分层设权:深远海风电的制度保障

2024年国家海洋局发布《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的指导意见》,提出“海域分层设权”,解决了深远海风电的海域使用权冲突,为深远海项目招标与开工提供了制度保障,2025年深远海招标量将超5GW

(三)新能源消纳政策:提高开发商信心

2024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消纳的指导意见》,提出“跨省区输电通道优先输送新能源”“建立新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制度”,风电消纳率达96%(2023年为94%),增强了开发商的招标积极性。

七、企业案例:龙头与零部件企业的表现

(一)金风科技(002202.SZ):整机龙头,市场份额稳定

金风科技是全球领先的风电整机制造商,2024年中标24.4GW(国内项目),2025年1-4月中标8.25GW(排名第一)。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收285.37亿元,净利润16.64亿元,风电装备业务占比85%
优势:技术领先(直驱永磁技术)、产能充足(超10GW/年)、客户资源稳定(与国家能源集团等长期合作)。

(二)露笑科技(002617.SZ):零部件企业,受益招标增长

露笑科技主要从事电磁线产品(用于风电电机),2024年电磁线业务营收20亿元(+25%)。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收17.52亿元,净利润1.44亿元,电磁线业务占比70%
优势:产品质量高(合格率99.9%)、客户资源稳定(与金风、运达合作)、技术升级(耐高温电磁线)。

八、风险分析

  1. 原材料价格波动:钢铁、铜、环氧树脂等价格变化会影响企业成本(如2023年钢铁价格上涨导致塔筒成本增加15%);
  2. 政策变化:补贴退坡、海域使用权政策调整可能影响开发商积极性(如2023年补贴退坡后部分项目推迟招标);
  3. 竞争加剧:企业数量增加(整机厂商超20家,零部件企业超100家),价格竞争可能挤压利润(如2023年陆风价格下降);
  4. 海外市场不确定性:欧洲海风招标节奏不确定(2024年欧洲招标5GW,低于预期8GW),影响国内企业出口订单。

九、展望:2025年交付大年,海上风电成核心增长点

  1. 招标规模:2025年预计突破150GW(2024年119.1GW),其中陆上120GW、海上30GW
  2. 价格走势:陆风保持1700-1800元/kW(企稳),海风降至1700元/kW(技术进步与竞争);
  3. 企业发展:头部整机企业(金风、运达、明阳)市场份额超60%,零部件企业营收增速超20%
  4. 海外市场:欧洲海风招标(2025-2026年)为国内企业(海缆、管桩)提供机会,2025年海外订单占比超10%

十、结论

风电招标市场持续高景气,2024年以来招标规模屡创历史新高,2025年将迎来交付大年。陆上风电稳定增长,海上风电成为新增长点,价格走势分化(陆风企稳、海风下降)。头部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受益于招标增长,业务稳步发展。未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技术进步,风电招标市场将继续保持高景气,成为风电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