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2025年汽车行业财经分析:新能源驱动增长与市场趋势

2025年全球汽车行业新能源渗透率显著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20万辆,渗透率36%。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净利润增速超50%,传统燃油车企业面临转型压力。报告涵盖细分市场、财务表现及政策影响。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财经分析报告

一、行业整体概况:新能源驱动增长,传统燃油车加速衰退

2025年以来,全球汽车行业延续“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油车”的核心逻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其行业表现尤为突出。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整体营收同比增长约15%(基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营收增速推断),但利润分化显著:新能源企业(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净利润增速超过50%,而传统燃油车企业(如上汽集团)净利润增速仅为个位数甚至负增长。

从市场结构看,新能源汽车(NEV)已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320万辆,渗透率达36%(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650万辆,渗透率达22%(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传统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中国市场燃油车渗透率已降至64%,较2024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

二、细分市场分析:新能源汽车成核心赛道,电池技术与充电设施是关键

1. 新能源汽车:纯电与插混双轮驱动

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中,纯电动(BEV)占比约65%,插电混动(PHEV)占比约35%,燃料电池(FCEV)占比不足1%。

  • 纯电动(BEV):技术迭代聚焦“高能量密度、快充电速度、长续航”,如宁德时代(300750.SZ)的CTP 3.0电池(能量密度255Wh/kg,充电10分钟续航300km)、比亚迪(002594.SZ)的刀片电池(续航突破700km)、特斯拉(TSLA)的4680电池(成本降低30%)。
  • 插电混动(PHEV):凭借“无充电焦虑”的优势,成为下沉市场的主流选择,如比亚迪的DM-i系列(2025年上半年销量占比达40%)、理想汽车的增程式混动(销量同比增长50%)。

2. 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垄断格局强化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占整车成本约40%),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池装机量约350GWh,同比增长45%。

  • 宁德时代(300750.SZ:全球市占率约38%,2025年上半年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49%),净利润323.65亿元(同比增长61.8%),主要受益于CTP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及海外客户(如特斯拉、福特)的订单增长。
  • 比亚迪(002594.SZ:全球市占率约25%,2025年上半年电池业务营收约800亿元(同比增长70%),凭借刀片电池的成本优势(比传统电池低20%),占据国内插混市场的绝对份额。

3. 充电基础设施:补能网络加速完善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公共充电桩数量达220万台,同比增长30%,其中快充桩占比约40%(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特斯拉的Supercharger网络(全球超5万台)、宁德时代的“换电模式”(与蔚来合作,换电站超1000座)成为补能体系的重要补充。

三、关键企业财务表现:新能源企业领跑,传统车企转型压力凸显

1. 新能源龙头:比亚迪(002594.SZ)——全产业链布局的“新能源一哥”

  • 营收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160.39亿元(同比增长82%),营收规模已超越上汽集团,成为中国汽车行业营收最高的企业。
  • 业务结构: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约70%(销量约150万辆,同比增长60%),电池业务占比约20%,传统燃油车业务占比不足10%。
  • 财务指标:ROE(净资产收益率)约15%(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净利润率约4.3%(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刀片电池成本下降15%)。

2. 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技术与客户的“双壁垒”

  • 营收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49%),净利润323.65亿元(同比增长61.8%),净利润率达18.1%(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CTP技术的溢价能力及海外订单(占比约30%)的增长。
  • 技术优势:拥有专利超10万件,其中CTP技术、4680电池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与特斯拉、福特、大众等车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3. 传统车企:上汽集团(600104.SH)——转型中的“老大哥”

  • 营收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营收2995.88亿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83.19亿元(同比下降10%),营收规模仍居行业第二,但利润增速落后于新能源企业。
  • 转型进展:新能源汽车销量约20万辆(同比增长30%),占总销量的10%,主要来自ID系列(纯电动)和插混车型,但与比亚迪、特斯拉的差距仍大。

4. 零部件龙头:福耀玻璃(600660.SH)——新能源汽车的“玻璃供应商”

  • 营收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营收214.47亿元(同比增长19.1%),净利润48.08亿元(同比增长20.2%),净利润率达22.4%(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 业务亮点:新能源汽车玻璃占比约3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主要供应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等企业,产品包括全景天窗、智能调光玻璃(占比约20%)。

5. 全球龙头:特斯拉(TSLA)——技术与品牌的“标杆”

  • 营收与利润:2024年营收9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7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80万辆(同比增长40%),主要来自Model 3/Y的改款车型(占比约70%)。
  • 技术进展:4680电池实现规模化生产(占比约20%),FSD(全自动驾驶)软件收入同比增长50%(占总营收的10%)。

四、市场趋势与政策影响

1. 市场趋势:智能化、网联化成为竞争焦点

  • 智能化:自动驾驶技术加速落地,如特斯拉的FSD(Beta版覆盖全球100万辆车)、比亚迪的DiPilot(L2+级自动驾驶占比约60%)、蔚来的Aquila超感系统(L4级自动驾驶测试)。
  • 网联化: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80%(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如特斯拉的OTA升级(每年更新10次以上)、比亚迪的DiLink系统(支持第三方应用)。

2. 政策影响:“双碳”目标与补贴退坡的双重驱动

  • 中国政策:“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同时要求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20%(2025年)、30%(2027年)。
  • 欧洲政策:EU 2035年禁售燃油车,碳排放法规(2025年新车碳排放比2021年下降55%)推动传统车企转型,如大众的“电动化战略”(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30%)。
  • 美国政策:IRA法案( Inflation Reduction Act)对新能源汽车的税收抵免(最高7500美元),要求电池原材料来自美国或其盟国(如锂来自澳大利亚、镍来自印尼),推动供应链本地化。

五、风险因素

1. 原材料价格波动

锂、镍、钴等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如锂价从2022年的50万元/吨下跌到2025年的20万元/吨,影响电池企业的利润(如宁德时代的净利润率波动约2个百分点)。

2. 供应链中断

芯片短缺仍存在风险(如高端车机芯片供应紧张),同时电池原材料的供应链本地化(如中国的锂矿自给率仅20%)也面临挑战。

3. 竞争加剧

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如大众的ID系列、丰田的bZ系列)、新势力企业(如蔚来、小鹏、理想)的增长,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持续(如比亚迪的Model 3/Y降价10%,特斯拉的Model Y降价5%)。

4. 政策变化

补贴退坡导致部分企业利润收缩(如2023年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净利润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同时碳排放法规的加严(如EU 2025年碳排放目标)增加了传统车企的合规成本。

六、结论

2025年以来,汽车行业的核心逻辑是“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油车”,新能源企业(如比亚迪、宁德时代)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未来,智能化、网联化将成为竞争的关键,电池技术、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领先企业将占据市场优势。传统车企若不加快转型,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从投资角度看,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化零部件(如自动驾驶芯片、车机系统)是值得关注的赛道,龙头企业(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特斯拉)的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