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项目资金沉淀破解之道:成因、路径与案例分析

本文深入分析旧改项目资金沉淀的核心成因,提出审批优化、融资创新、运营增值、多元资金来源四大破解路径,并结合青岛案例,为城市更新提供可行性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5年9月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旧改项目资金沉淀破解之道:成因、路径与案例分析

一、旧改项目资金沉淀的核心成因

旧改项目(含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其资金沉淀问题严重制约了项目推进效率与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结合行业实践与政策背景,资金沉淀的核心成因可归纳为三点:

1. 项目审批流程冗长,资金闲置成本高

传统旧改项目审批涉及规划、国土、住建、消防等多个部门,环节繁琐、效率低下。例如,2022年之前,山东省青岛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需逐个立项、设计和施工招标,工作量大、周期长,导致资金无法及时投入项目建设,形成闲置[2]。此外,部分项目因涉及历史建筑保护、结构安全等问题,审批环节进一步复杂化,加剧了资金沉淀。

2. 融资模式单一,存量资产流动性不足

旧改项目资金需求大(如2024年全国旧改初期100万套规模总投资额约1.45-2.11万亿元[0]),但传统融资模式以财政资金、专项债为主,社会资本参与度低。同时,旧改形成的存量资产(如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多为非流动性资产,无法快速变现,导致资金回笼慢,沉淀严重。

3. 运营模式落后,经济效益释放缓慢

部分旧改项目重建设、轻运营,运营模式单一(如仅依赖租金收入),导致项目现金流不足,资金无法循环利用。例如,传统老旧小区改造后,仅通过物业收费维持运营,收益有限,无法覆盖改造投入,形成资金沉淀[3]。

二、破解资金沉淀的具体路径

针对上述成因,需从审批优化、融资创新、运营增值、多元资金来源四大维度系统破解旧改项目资金沉淀问题。

(一)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周期,减少资金闲置

审批流程冗长是资金沉淀的直接诱因,需通过打捆项目、分类审批、并联审查等方式提高效率。

  • 打捆项目审批:将多个同类旧改项目打捆成一个项目,统一立项、设计和施工招标,减少重复审批。例如,2022年青岛市将31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打捆成120个,压缩了50%以上工作量[2]。
  • 分类简化审批:根据项目特点分三类制定审批流程:①“承诺制直办类”(不涉及新增用地、结构变动):合并立项、规划、施工许可阶段,直接办理;②“并联审批类”(不涉及规划调整但涉及结构安全):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相关部门并联审批;③“重点审批类”(涉及历史建筑保护等):按优化后的程序严格把关。例如,湖南省通过分类审批,将旧改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长压缩至19个工作日,实现“一网通办”[2]。

(二)创新融资模式:盘活存量,提高资产流动性

通过资产证券化(REITs)、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将存量资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盘活沉淀资金。

  • 发行REITs:将旧改形成的存量资产(如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打包成基础设施REITs,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例如,深圳安居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将保障性租赁住房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基金份额,募集资金用于新的旧改项目,实现资金循环[1];普洛斯物流园区REITs则通过盘活闲置物流园区资产,为旧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
  • PPP/特许经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旧改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通过特许经营权(如污水处理、供热设施)获得稳定收益。例如,深圳市妇儿大厦改造PPP项目,社会资本负责项目改造与运营,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支付费用,缓解财政压力[1]。

(三)强化运营增值:多元收益,加快资金回笼

旧改项目的长期资金平衡需依赖运营阶段的增值收益,通过技术升级、重新定位市场、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 技术升级提升效率:例如,某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进而提高收入[3]。旧改项目中,可通过智能化改造(如安装智能电表、监控系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 重新定位目标市场:例如,传统服装品牌通过调整设计风格,转向年轻人时尚市场,重新赢得市场份额[3]。旧改项目中,可将老旧小区的闲置场地(如架空层)改造为社区服务中心、便利店,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提高场地收益。
  • 提供增值服务:例如,健身中心增加营养咨询、瑜伽课程等增值服务,吸引更多会员[3]。旧改项目中,可提供社区养老、儿童托管、快递代收等增值服务,增加收入来源。此外,老旧小区物业项目可采用“企业付费、社区主导”模式,通过渠道收益(如广告投放)、场地收益(如停车场租赁)、政府补助(如老旧小区改造补贴)、改造工程(如电梯安装)等多元收益,实现资金平衡[3]。

(四)多元资金来源:拓宽渠道,降低单一依赖

旧改项目资金需形成“财政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格局,减少对财政资金的单一依赖。

  • 财政资金:通过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财政配套等方式,支持旧改项目(如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补助资金)[0]。
  • 专项债与专项贷:发行旧改专项债(如2018-2022年累计发行1.84万亿元棚改专项债),用于旧改项目的建设;通过政策性银行(如国开行)发放专项贷款(如上轮棚改专项贷占比70%),为旧改项目提供长期低息资金[0]。
  • 社会资本:通过REITs、PPP、产业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旧改项目,例如,某产业基金通过投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获得租金与增值收益[0]。

三、案例分析:青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青岛市2022年计划改造318个老旧小区,通过打捆项目审批、引入社会资本、强化运营增值等方式,成功破解资金沉淀问题:

  1. 审批优化:将318个小区打捆成120个项目,统一立项、设计和施工招标,压缩50%工作量[2];
  2. 融资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电气热信等老旧管网改造,将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企业单独立项,审批时限由35天减少为2天[2];
  3. 运营增值:改造后的小区通过安装智能电表、监控系统降低运营成本,将闲置场地改造为社区便利店、养老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来源[3]。

四、结论与建议

旧改项目资金沉淀的破解需综合运用审批优化、融资创新、运营增值、多元资金来源四大路径:

  • 短期: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如打捆项目、分类审批)加快项目开工,减少资金闲置;
  • 中期: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如REITs、PPP)盘活存量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 长期:通过强化运营增值(如技术升级、增值服务)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实现资金循环。

未来,旧改项目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REITs、PPP等融资工具的配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旧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